暴跌69%!奔驰也卖不动,一个时代结束了
7月30号那天,奔驰扔下的那份二季度财报,简直就像在平静的湖面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净利润同比暴跌69%!这数字,乍一看还以为哪个小编手抖多打了个“9”。尤其扎心的是,曾经被捧在手心里的中国市场,销量竟然也跟着骤降了19%。这感觉,就像班里年年考第一的学霸,突然交了张不及格的卷子,整个场面瞬间就凝固了。估计奔驰自己都没想到,这车能翻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当时找了个在4S店卖车的朋友聊了聊,他那语气,一半是无奈,一半是“我早就料到了”的淡定。他说,哥们儿,别光盯着奔驰看,其实这水早就凉了。放眼望去,BBA三兄弟,宝马、奥迪,上半年在中国的销量,跟商量好了似的,一个跌15.5%,一个跌14%,另一个跌10.2%。就连平时高高在上的玛莎拉蒂、保时捷,这两年在中国也都卖得相当吃力。这已经不是单个品牌的“水逆”,而是一场席卷整个进口豪车阵营的“寒流”。风向,是真的变了。
但奇怪的是,中国人不是不买豪车了,反而是换了口味,而且换得相当决绝。你看那边厢,进口车门庭冷落,这边厢,国产高端车却跟开了挂一样。什么问界、理想L9,卖得风生水起。最夸张的还得是小米,雷军振臂一呼,那台SU7,一个小时的大定就冲破了28.9万台。这数字,放BBA身上,得卖多少个月才能凑齐?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了,这简直就是一场消费主权的和平交接。以前大家觉得,车标就是身份,三叉星徽、蓝天白云,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向往。可现在呢?人们开始琢磨,我花几十万,到底买的是个标,还是一堆实实在在的体验?
说实话,没人否认进口豪车的底子。那些百年车企的技术沉淀,无论是发动机的平顺,还是底盘的操控,确实有两把刷子。省油、好开,这些传统艺能,它们一样没落下。可问题是,时代变了,消费者的需求清单也变长了。现在的年轻人,坐进车里,第一反应不是去摸方向盘,而是去戳那块中控大屏。他们要的是什么?是沙发、彩电、大冰箱,是能动口绝不动手的智能语音,是停车入库比老司机还溜的自动泊车。他们要的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而不只是一台冷冰冰的“驾驶机器”。
你瞧瞧国产车是怎么玩的?内饰堪比精装房,辅助驾驶配置直接拉满,车机系统比你的手机还流畅。这种“降维打击”,让那些还沉浸在“机械素质天下第一”美梦里的传统豪车,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这就好比,你还在跟人炫耀你的祖传宝刀有多锋利,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激光枪。这仗,还怎么打?
这场消费风向的转变,绝不仅仅是在汽车圈里上演。你看看家电、数码、运动服饰,哪个领域不是这样?前两年搞“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国内外品牌一视同仁,可结果呢?国产柜台前排起的长队,比进口品牌那边长了好几条街。在唯品会这种平台上,国补再叠加上平台折扣,华为、小米、联想这些牌子,价格直接打到八折。那吸引力,杠杠的。华为的笔记本,就那么一阵子,销量呼啦一下就涨了60%。年轻人用真金白银投了票,告诉世界他们的选择。
知乎上有个匿名网友说得挺有意思:“以前我们是踮着脚尖看世界,觉得国外的月亮就是比较圆。现在我们是平视,发现自家的灯火也挺璀璨。”这话,简直说到了心坎里。曾经,我们对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商品充满了好奇,甚至有点迷失在了全球化的浪潮里。但现在,潮水退去,我们发现,真正能撑起我们生活品质的,还是那些最懂我们的产品。
一个崇拜“洋品牌”的时代,真的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对国货抱着前所未有的期待和自信。他们不再迷信一个Logo能带来多少虚无缥缈的光环,而是更看重产品本身能提供多少实实在在的价值。这股力量,正在重塑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在用实力告诉世界:想守住这片市场,再想像以前那样躺着赚钱,恐怕是没那么容易了。那么,下一个被颠覆的,又会是谁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