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托车圈里有个挺热闹的事儿,一个听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英国老牌子——BSA,带着一款全新的Scrambler 650车型回来了。
这消息一出来,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激起了不少浪花。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BSA是何方神圣?
一个消失了这么多年的品牌,现在突然“复活”,是真有本事,还是只想靠着“英伦血统”这块老招牌来收割一波情怀?
尤其是在咱们国内摩托车市场已经卷成麻花的今天,各种高性价比、高配置的车型层出不穷,这款在英国卖到将近六千英镑,折合人民币超过五万五的单缸攀爬车,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它能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纯粹的驾驶乐趣,还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品牌故事?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把它里里外外扒个干净,聊个透彻。
首先,得弄明白BSA这个品牌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对于很多年轻车友来说,这个名字可能相当陌生。
但要是把时间往前倒个五六十年,BSA可是全球摩托车界的“扛把子”,鼎盛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那地位就跟现在的丰田、大众在汽车界的地位差不多。
它的全称叫“伯明翰轻武器公司”,没错,最早是造枪炮的,后来才转行造摩托车,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工业巨头。
可惜的是,后来因为经营等种种问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现在的BSA,其实是被印度的马恒达集团给收购并重新激活的。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台Scrambler 650,血统上是英国的,但“养父”是印度的,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典型产物。
这一点非常关键,它说明了所谓的“纯正血统”在今天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而在制造和资本层面,全球合作才是主流。
这也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咱们的国产品牌,在技术、资本和市场都具备优势的今天,完全有能力和这些老牌劲旅掰掰手腕。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这台车的核心——发动机。
文章里介绍,它用的是一台652cc的液冷单缸DOHC四气门引擎。
这些技术名词听起来可能有点绕,咱们把它翻译成大白话。
这就是一颗排量不小的“大单缸”心脏。
这种发动机最大的特点,不是追求那种跑车一样拉到万转的尖锐嘶吼,而是讲究在比较低的转速下,就能提供给你一种“拳拳到肉”的强劲力道。
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最大马力45匹,在每分钟6500转的时候出现;但更关键的是它的扭矩,有55牛·米,而且在4000转这个非常低的转速就能完全爆发出来。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骑着它在市区里,等红绿灯起步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像骑小排量车那样猛拧油门,只要轻轻一带,车子就会很有劲地往前冲,给你一种很从容、很有底气的感觉。
如果你周末想去山里跑跑非铺装路面,这种低转速大扭矩的特性就更是宝贝了,它能让你在爬坡或者通过一些烂路的时候,更好地控制车速和动力输出,不容易熄火。
当然,平心而论,45匹的马力放在650cc这个级别里,确实不算突出,咱们国产的一些同级车型,比如春风的700CL-X,马力都轻松超过70匹了。
但这恰恰反映了BSA的造车理念,它要的不是极限速度的比拼,而是那种随时能“撒野”的玩乐属性和独特的骑行节奏感。
看完了“内心”,再来审视一下它的“外在”。
Scrambler这个词,直译过来就是“攀爬者”,所以它的外观设计,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为了好看而好看,而是有实际用途的。
那个高高翘起、像鸟嘴一样的前挡泥板,在跑泥巴路的时候,可以有效防止泥土塞满轮胎和挡泥板之间的空隙,导致车轮被卡住。
经典的圆形大灯保留了复古的韵味,但里面换成了更亮、更省电的LED灯组,这就是典型的“古典皮囊,现代灵魂”。
还有大面积黑化处理的发动机和排气管,配上前叉上那两个像手风琴一样的橡胶防尘套,都让这台车看起来粗犷、硬朗,有种不拘小节的野性。
这种设计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功能上的,防尘套可以很好地保护前叉内芯,防止沙石划伤导致漏油。
再加上那个造型简约的水滴形油箱、为了方便站立骑行而设计的宽大车把和平直坐垫,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台真正的Scrambler。
它在用自己的形态告诉你:柏油路只是我的起点,山林和野地才是我的向往。
可以说,在设计层面,BSA是懂Scrambler文化的,它抓住了那种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精神内核。
最后,我们来盘一盘它的硬件配置,看看这五万多的售价到底花在了哪里。
悬挂系统,用的是前正立式前叉和后双枪弹簧避震,这个组合非常复古,性能表现中规中矩,能满足日常和轻度越野的需求。
真正的亮点在于轮胎和刹车。
它原厂就配备了倍耐力的Scorpion Rally STR轮胎,这是一款在圈内口碑极佳的全地形胎,既能保证公路上的稳定性,又能提供不错的非铺装路面抓地力,单是这两条轮胎的成本就不低。
刹车系统,前刹车卡钳用的是大名鼎鼎的Brembo(布雷博),这个品牌在制动领域的地位就相当于手机界的苹果,是高性能的代名词。
有了这些响当当的品牌加持,确实让整车的档次感提升了不少。
然而,我们也不能光看优点,一些客观存在的短板也必须指出来。
首先是重量,整车湿重达到了218公斤,对于一台单缸发动机的摩托车来说,这个体重实在有点“超标”了,这意味着在原地挪车或者低速操控时会比较费力。
其次是820mm的座高,这个高度对于平均身高一米七五以下的亚洲骑士来说,会造成不小的压力,双脚落地会比较困难,影响安全感。
在这些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国产品牌做得更加贴心,比如在轻量化控制和座高设定上,会更充分地考虑到国内用户的实际情况。
再看看电子配置,LCD液晶仪表、USB充电口、全车LED灯光,这些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基础配置,咱们国内三四万的车型上,TFT全彩仪表、手机投屏、多种驾驶模式切换等功能都快成标配了。
所以综合来看,这台BSA Scrambler 650,它有它的亮点,比如深厚的品牌文化、纯粹的风格设计、以及一些高品质的零部件。
但它同样有明显的短板,比如偏重的车身、不亲民的座高和相对基础的科技配置。
它更像是一件为特定人群打造的“个性单品”,这些人可能更看重品牌背后的故事和那种独特的英伦复古风情,而对于追求极致性价比和全面性能的消费者来说,市场上显然有更多、也更合适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