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

东京到名古屋,520公里。司机把车停在便利店门口,进去买了个饭团,又拿了杯咖啡,出来的时候看了眼表——8分钟。

车里的屏幕显示:电量从42%回到了80%。

这不是科幻片,这是日本媒体对丰田bZ5X的实测。800V系统配合硫化物全固态电池,10分钟充到80%。那些排队等充电桩的日子,或许真的要成为回忆了。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有驾

成都车展那一夜,订单系统差点崩了

成都车展,MG4展台。6.58万的价格一公布,现场直接炸了。

39分37秒,大定破万。后台的订单系统差点扛不住这波冲击。背后的功臣,是清陶能源那块“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只有5%,能量密度却拉到了300Wh/kg,比磷酸铁锂翻了一倍。

更关键的是成本。产线兼容现有设备,单GWh设备折旧降了30%,上汽把成本压到0.55元/Wh——比三元电池便宜20%。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有驾

沈阳的网约车师傅们最有发言权。早高峰零下25度,空调开到23度,这车还能跑430公里。每天比同价位油车省42块钱油费。用户用钱包投票,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6分钟灌满1000公里,不是在做梦

上个月上海中环,国轩高科的测试车跑完最后一圈,工程师把充电枪一拔,围观媒体直接把“燃油车倒计时”送上了热搜。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有驾

6分钟,一杯瑞幸的取餐码还没到手,这台车已经装进了1000公里的续航。

广汽那边的数据更狠。第三代海绵硅负极配合高面容量固态正极,实验室电芯能到400Wh/kg。同样120kWh的电池包,厚度从140毫米压缩到85毫米。你家轿车后备厢那个讨厌的“鼓包”,终于可以说再见了。

热失控温度提高200℃,三针穿刺零冒烟。广汽直接放话:“拿喷枪烤30分钟,不起火就量产。”这种底气,估计只有真正吃透了技术的人才敢说。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有驾

蔚来的换电固态,2分58秒搞定

蔚来ET9搞了个150kWh的半固态电池包,935公里续航。重点不是跑得远,而是能换电。

合肥换电站,机械臂2分58秒完成卸装锁全过程,比二代站快了28秒。有车主从上海虹桥换完电直奔青岛,全程120公里时速开空调,到了还剩67公里。

续航焦虑这个词,可能真的要进历史博物馆了。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有驾

比亚迪仰望U8更极端,168万限量版,把“刀片固态”塞进越野车。5C快充10分钟80%,IP68涉水1米,零下40度循环1000次容量还能保持92%。

阿拉善大V沟连续刷坡,电机温度98度,电池只有35度。热成像仪里一片蓝色,燃油车的散热格栅直接成了摆设。

0.5元时代,燃油车最后的底牌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有驾

价格战已经开始了。

太蓝新能源的无隔膜工艺,材料减少15%,设备投资降10%。他们的目标是2026年全固态0.65元/Wh。宁德时代2027年硫化物路线规划0.6元,丰田估算2030年规模化后能到0.5元。

现在三元电池0.8元的成本,固态电池一旦跌破0.55元这条线,燃油车“便宜”这最后一张牌就要被掀了。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有驾

前两天微博有个投票,32万人参与,67%认为10-15年内燃油车会成小众。评论区有句话说得挺在理:“我不关心离子迁移率,只关心冬天开暖气不趴窝、撞车不烧、6分钟满血复活——固态电池全给了,还免税。”

加油站会步胶片冲印店的后尘吗?

见过太多变化了。从化油器到电喷,从手动到自动,从机械到电子。但这次不一样,这次可能是最彻底的一次。

当充电比买瓶水还快,当电池比暖气片还安全,当价格比油车还便宜,燃油车的护城河就彻底没了。

6分钟1000公里续航在上海中环跑完,MG4订单39分钟破万背后,加油站老板的噩梦正在成真-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变化这东西,总是让人又期待又忐忑。谁也不知道明天醒来,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场革命,已经开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