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李书福借了119亿人民币来收购沃尔沃,现在已经过了13年,结果是赚是亏呢?
就像一个乡下的小伙子迷上了大荧幕上的明星。李书福这样比喻吉利买下沃尔沃这件事。在2010年,吉利汽车花了大约18亿美元,完全掌握了沃尔沃的所有股份和相关资产。
但是,那时实力强大的福特汽车对沃尔沃无能为力,而吉利为了拿下这个豪华汽车品牌,竟然举债119亿元。
因此,这次收购引发了大量质疑,外界并不看好,甚至有人将这次交易比喻为“小蛇吞大象”。如今过去了13年,被吉利集团收购的沃尔沃汽车是否实现了逆转,是亏损还是盈利?现在它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吉利汽车是如何进行并购的吧!
图表一
历经坎坷的高端品牌
沃尔沃是一款来自瑞典的高端汽车,也是北欧地区最早的汽车品牌,创始于1927年。它最出名的地方在于安全性能,曾经推出过许多安全技术,例如三点式安全带和防锁死刹车系统等。
说起沃尔沃,很多人会想到它有个安全带一样的标志。上世纪90年代,沃尔沃集团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难题。那时,沃尔沃卡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奔驰,但在扩大业务时,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因此,经过一番考虑后,沃尔沃决定出售轿车业务。1999年,美国的福特公司以64.5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的轿车业务。从此,沃尔沃变成了一个子品牌。
福特收购沃尔沃轿车部门后,在汽车安全和动力技术上有了显著提升,经常在同级别车辆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二
商场就像战场一样,为了朝着高端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福特公司成立了一个名为“高档汽车联盟”的组织。这个联盟里包括林肯、阿斯顿·马丁和路虎等品牌。
然而,这个组织的建立并没有为福特带来预期的利润,导致其财务报告表现不佳。因此,在2006年,该组织宣布解散,福特开始考虑出售旗下的一些高端品牌,包括阿斯顿马丁、路虎和捷豹等。
尽管沃尔沃没有出现在那些出售的品牌名单中,但中国吉利集团的创始人李书福一直认为,福特最终会出售沃尔沃。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的到来。
吉利的单恋
李书福,人称“造车狂人”。他进入汽车行业前,曾是一名冰箱厂的老板。
1993年,他对摩托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满心想着自己造摩托车。可是在申请生产许可证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四处碰壁。
图3
就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收购行动,买下了一家位于杭州、快要倒闭的摩托车工厂。从那以后,李书福和汽车之间就有了不解之缘。
当时国家对汽车生产有很严格的限制,这让李书福再次受到了许可证的制约。不过这次,他选择投资了一家位于四川某监狱管理下的汽车厂,这才真正踏入了汽车行业。
从那时起,李书福踏上了一条近乎痴迷的汽车制造之路。在他眼里,汽车无非就是四个轮子加上两个沙发。为了搞清楚汽车的构造,李书福干脆拆了两辆奔驰车来研究。
吉利又用上了红旗的发动机和底盘,拼装出了第一辆汽车——吉利一号。李书福选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还要从一场官司说起。
2002年,日本丰田公司因为知识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对吉利提起了诉讼,并要求吉利赔偿1400万元。
图表四
有人指责吉利试图窃取丰田的发动机专利技术。但实际上,吉利使用的发动机是由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公司生产的8A型发动机,其采购渠道合法正规,属于正当使用,并未构成侵权。
最终,吉利在这场官司中赢得了胜利。这次官司也让李书福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的决心,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李书福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很快就把注意力投向了沃尔沃。沃尔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牌车企,来自瑞典,不仅在全球很有名气,而且在汽车研发技术方面也很厉害,绝对不容小觑。
李书福一直梦想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他觉得沃尔沃是最佳选择。自从萌生收购沃尔沃的想法后,李书福就一直在认真准备。
比如,引进了曾经在戴姆勒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担任技术研发总监的赵福全,还有来自英国石油公司的张芃等人才。
图5
2007年,李书福带着吉利汽车第一次亮相底特律车展,碰到了福特汽车的副总裁小多纳特。
在这段时间里,李书福频繁且热情地与对方聊起沃尔沃,但对方始终没有明确表示是否会出售。
从多纳特的话里,李书福隐约察觉到了一些线索。几个月之后,他给福特公司总部寄去一封信,直言不讳地表明吉利有意购买沃尔沃汽车,并希望能进行谈判。
李书福把资料寄出去后,一直等啊等,却始终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后来,他请美国顶尖咨询公司的大人物科特勒帮忙牵线,这才争取到了和福特公司见面的机会。
李书福原本满怀希望,没想到福特打算卖掉沃尔沃,但不打算卖给吉利。从此,吉利和福特这两个买家与卖家开始了漫长的谈判过程。
图6
被感动的沃尔沃
2009年5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不久,吉利正式对外宣布参与竞购沃尔沃,这一消息让全世界都感到惊讶。
许多人不相信吉利有实力控股沃尔沃。毕竟,无论怎么看,沃尔沃和吉利之间都有很大差距。
在收入方面,2007年沃尔沃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06亿美元,相比之下,吉利汽车在2009年的销售收入为140亿人民币,净利润仅为11.8亿人民币。
李书福在和沃尔沃工会谈判时,既考虑了长远的战略规划,还注重情感上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从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的教训中学到了一课。
2004年,上汽出资5900亿韩元买了双龙48.92%的股份,后来又增加到51.3%。但2008年,双龙的销量大幅下降,资金链断裂。上汽与双龙工会谈判重组,但由于管理问题和非理性因素而失败,最终双方分道扬镳。
第七幅图
这提醒了我国所有的汽车制造商,海外收购不仅仅是解决管理和战略问题,还需要处理民族情绪等情感问题。在李书福与沃尔沃工会的谈判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沃尔沃卖给你?”
那时候,李书福用带有家乡台州口音的英语表达了他对沃尔沃的热爱。在场的每个人都被他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
李书福在感情上占了上风,但这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的战略计划才是关键所在。简单说就是:“吉利有吉利之处,沃尔沃有沃尔沃的价值。”
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李书福获得了沃尔沃的认可。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和吉利同时宣布,吉利集团是收购沃尔沃汽车的首选。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一定会实现。
并购是注定的缘分
李书福则认为:“收购沃尔沃是命中注定的。”
图八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了全世界,福特公司也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亏损额巨大。据报道,到了那年年底,福特公司的债务累积到了258亿美元。
即使成功还债,福特公司依然面临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作为福特旗下的品牌,沃尔沃的情况更糟,年度亏损接近9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福特考虑出售沃尔沃轿车业务。然而,正是这次金融危机,让吉利有机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沃尔沃。
2007年,吉利与沃尔沃商讨收购事宜时,沃尔沃在全球公开出售,标价为60亿美元。
那段时间,评估后给出的价格是45亿美元。但因为经济危机的到来,全球的股市和交易都变得非常冷清。那时,很多大的交易几乎都停了下来,沃尔沃的价值也因此大幅缩水。
图九
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谈判后,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沃尔沃轿车的业务。
11年前,福特花了64.5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而吉利只用了不到四分之一的钱,就成功收购了它。
吉利的这次收购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全面收购一个国际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涵盖了品牌、技术、团队、知识产权和资产等所有方面。
吉利花了18亿美元买下了沃尔沃轿车,这就像一条蛇吞下了一头大象。当时吉利的利润根本不够买这个价格。
李书福曾说:“虽然吉利买沃尔沃时没钱,但也算不上缺钱。”最后,吉利通过借钱的方式凑足了资金,成功完成了这次收购。
图10展示的内容是……(根据上下文补充具体内容)
沃尔沃的“回馈”行动
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之后,给予了它极大的自由空间,他说过:“我不会随意干涉他们的正确决定,我只关注他们的方向和态度。”
在资金投入方面,李书福对沃尔沃非常慷慨。相比之下,在吉利汽车的生产过程中,他一直都很注重成本控制。据计算,到2015年,沃尔沃的研发经费已经增加到了115亿美元。
李书福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觉得保持沃尔沃的研发技术和安全系统的领先是必要的,因此这么大的预算也是合理的。
在吉利的大力资助和灵活开放的管理下,沃尔沃被收购仅一年时间,就成功扭转局面,从亏损转为盈利。
2010年,沃尔沃汽车在全球卖出的车辆还不到30万辆。但是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大约70万辆。仅仅10年时间,沃尔沃的全球销量就增长了很多。
图11
沃尔沃经过吉利的盘活,不仅自身发展得越来越好,还为吉利创造了丰厚的利润。更为关键的是,它带动了吉利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
在2022年,吉利汽车卖出了超过140万辆车,成为了国产车销售冠军。
总结一下。
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展现了他敢于冒险的决心和精明的头脑。他不仅放手一搏,还用足智多谋的智慧,最终让吉利和沃尔沃实现了双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