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哭错坟”了!中国长安改名或许就是“腾笼换鸟”?
最近朋友圈是不是被“长安汽车改名”刷屏了?你没看错,但你看错了——这次改名的不是我们开着上下班、跑长途的那个“长安汽车”,而是它的“老东家”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现在正式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一出,不少车友慌了:我刚提的UNI-V还贴着“长安”标呢,以后是不是得换车标?4S店会不会不认保?别急,“此长安”非“彼长安”,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这波操作,到底是“改名”还是“腾笼换鸟”?
一、“中国长安”改名,关“重庆长安”什么事?
先划重点:改名的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而生产CS75、UNI-K、深蓝SL03、阿维塔这些车的,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听着像亲兄弟,其实更像是“表亲”。
简单打个比方:中国长安(现辰致集团)像是一个“投资管理公司”,手里握着股权、资源和战略方向;而重庆长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安汽车”)才是真正的“制造工厂+品牌运营者”。辰致集团目前持有长安汽车17.99%的股份,说白了,是大股东之一,但不直接造车。
所以,你担心的车标换不换、车型改不改名字?完全没必要。你家的奔奔E-Star照样叫奔奔,深蓝S07也不会突然变成“辰致S07”。长安汽车的品牌资产,依然牢牢掌握在“重庆长安”手里。
那问题来了:既然不造车,为啥要改名?还非得把“长安”两个字摘掉?
二、“腾笼换鸟”:为“长安”品牌让路,背后是央企重组大棋
业内普遍认为,这次更名,是一步精心策划的“腾笼换鸟”。“鸟”是谁?就是即将独立出来的“新汽车央企”——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长安汽车此前发布的公告,兵装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汽车业务将被剥离,重组为一家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独立中央企业。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将从“二级央企”升级为“一级央企”,行政级别与东风、一汽平起平坐。
而“中国长安”更名为“辰致”,恰恰是为了把“长安”这个极具价值的品牌IP彻底留给未来的“新央企”。你看,辰致集团此前已布局多家“辰致”系企业,这次更名,等于把“长安”相关的管理职能、品牌归属全部“剥离”,集中资源支持“重庆长安”作为整车企业的独立发展。
这步棋,高就高在:既理顺了股权和品牌关系,又为长安汽车未来的战略扩张扫清了障碍。说白了,以后“长安”两个字,只属于造车的那家,不再被母公司“占用”。
三、销量说话:长安为何能“晋级”一级央企?
有人问:为啥是长安,不是东风或一汽?答案很简单:销量和自主化率。
2025年1-5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112.02万辆,新能源销量35.09万辆,同比增长46.89%。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在传统车企中,仅次于比亚迪,远超一汽和东风。
更关键的是自主品牌占比。今年一季度,长安自主品牌销量占比高达86.6%,而一汽约29.3%,东风约60%。这意味着,长安已经摆脱了对合资品牌的依赖,真正走上了“自主造血”的正轨。
我去年试驾过深蓝S07,说实话,纸面数据看着不错,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它的驾驶质感。加速平顺,底盘调校偏舒适但不失韧性,过减速带时那种“柔中带刚”的反馈,明显是经过大量路试调校的结果。三电系统响应迅速,动能回收几乎无感,长途驾驶也不累。
相比之下,某些合资品牌的“油改电”车型,开起来总有种“别扭感”——底盘松散、转向虚位大、能量回收顿挫明显。长安能在新能源转型中跑出加速度,靠的不是营销,而是实打实的底盘功底和电驱调校经验。
四、用户真实反馈:长安的“家用车基因”还在不在?
我认识一位老车友,老张,50岁,公务员,去年换了辆长安CS75 PLUS 2.0T。
他跟我说:“以前觉得长安车皮实,但内饰糙。现在这辆,内饰用料明显提升,软包多了,车机反应也快了,语音识别基本能听懂方言。最满意的是空间,后排跷二郎腿没问题,后备箱能塞下婴儿车+两个行李箱。”
他还提到一个细节:L2级辅助驾驶在高速上很实用,车道保持居中效果好,跟车时刹车柔和,不像某些车‘一脚刹停’,坐后排的人容易晕。
这说明什么?长安在保持“皮实耐造”传统的同时,正在补齐智能化和舒适性的短板。
五、横向对比:长安 vs 东风 vs 比亚迪,谁更有未来?
我们拉三款车对比:长安深蓝S07、东风岚图FREE、比亚迪唐DM-p。
维度 长安深蓝S07 东风岚图FREE 比亚迪唐DM-p
纯电续航(WLTP) 520km 430km 200km(NEDC)
零百加速 5.9秒 4.8秒 4.3秒
智能座舱 高通8155芯片,交互流畅 华为鸿蒙座舱,生态丰富 DiLink系统,应用多
底盘调校 偏舒适,滤震好 运动取向,支撑强 中性,偏家用
品牌定位 年轻科技 高端豪华 性能家用
深蓝S07的优势在于:续航长、价格亲民(20万内)、空间大、驾驶平顺。适合追求“高性价比+长续航”的家庭用户。
岚图FREE赢在豪华感和性能,但价格高,品牌认知度仍需提升。
唐DM-p性能炸裂,但纯电续航短,更适合有充电条件的用户。
所以,长安的策略很清晰:不拼极致性能,而是用均衡的产品力打动大众市场。
六、未来展望:新央企的野心,不止于“造好车”
成为一级央企后,长安的资源、话语权都将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它在电池布局、芯片研发、智能驾驶合作上,会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政策支持。
比如,长安与宁德时代、华为合作的阿维塔,已经在高阶智驾领域跑在前列。阿维塔11搭载华为ADS 2.0,已实现无图城市NCA,我在重庆试过,堵车跟车、变道超车都很自然,比特斯拉FSD更适应国内路况。
另外,长安自研的“金钟罩”电池技术,主打安全和长寿命,虽然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锂,但在磷酸铁锂阵营中属于第一梯队。我看过一组测试视频,电池穿刺后不起火、不爆炸,表面温度仅60℃左右,这对家庭用户来说,比“续航虚标”更重要。
七、写在最后:别再“瞎操心”了,长安只会越来越好
所以,各位车友,这次“中国长安”改名,不是长安汽车的终结,而是它迈向更高舞台的开始。“辰致”腾出位置,“长安”轻装上阵,未来可期。
咱们消费者最该关心的,不是名字变了没,而是:
车好不好开?
安不安全?
智能化靠不靠谱?
保值率怎么样?
从目前看,长安在这几方面都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我始终相信,一家车企的底气,不在于名字多响亮,而在于能不能造出让老百姓开得安心、省心、舒心的好车。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现在要买一辆20万级的新能源SUV,你会选深蓝S07,还是比亚迪唐,或是其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和理由。
老铁们,我是懂车的老张,咱们下期试驾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