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3款车型月销超36000台,SU7和YU7加起来接近34000台,50万以上车型销量表现亮眼,小米有望成最快盈利新势力车企

刚刚看行业报告,国内纯电市场今年的增速还是挺快的。数据显示去年这个时候,纯电渗透率刚到10%左右,今年已经冲过20了(估算/体感)。这个速度,如果按这个节奏走,明年可能更快了。身边的朋友也开始说,新能源车像苹果手机一样,品牌越来越重要。这我倒没细想过,但可能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在变化,特特别是大众面对特斯拉时。

我记得我刚去看展会,现场一个销售跟我说:你看,小米这个价格,不止实惠,还带点科技感,像是在用智能手机买车。我还没说话,他补充:你知道么?据我了解,小米其实在供应链上拼得很凶。这让我突然想到,供应链其实就像是盖房子,铺砖、打梁不一定都要一样材料,但能用的尽量用巧点的。小米在这方面是不是摸索得比传统车企更快、更灵活?

小米汽车3款车型月销超36000台,SU7和YU7加起来接近34000台,50万以上车型销量表现亮眼,小米有望成最快盈利新势力车企-有驾

研发也像做饭,要调料、要火候、要才艺。小米的研发反应快,似乎在某些关键点比一些老牌车企还敏感——比如它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互的调料上,投入大量时间。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封面,是他们新车型的预告照,背后灯光亮得像舞台灯一样。突然一瞬间,感觉这场景,跟手机发布会没啥区别,现代感爆棚。

我想问,你有没有觉得,小米在车里偷师手机的一些开发逻辑?很快的样机迭代,用户反馈一收上来就立马改。这种快品策略,是不是也成了快赢的秘密武器?

那车的销量方面,估算就不止一次听说月销超过3.6万(样本少、估算),SU7和YU7合计差不多34000左右(数据来自业内小道消息)。一台车,50万价位的卖得好不好?实操可能比想象中强。比如我问朋友,一个月大概能赚多少?回来答,省油点、维护贵点算,可能赚个几千块,粗算下,百公里成本大概在1.2元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

小米汽车3款车型月销超36000台,SU7和YU7加起来接近34000台,50万以上车型销量表现亮眼,小米有望成最快盈利新势力车企-有驾

你知道我一直有个疑问吗?为什么小米的车,既能卖得这么快,又能盈利?我偶尔在零件供应商那听说,小米用的很多零部件其实跟电子产品用的差不多,供应链哪块难吃就当做调料,拼一拼就好。

我还记得前几天遇到销售问我:你看,性价比是不是就是硬拼价格?我偏心想:还不只是价格战,这是品牌在塑造—省油又智能,就像手机里那句千元机也可以拍出专业效果。

我一直在想,新能源车最难做的,不是技术,是怎么让用户接受这个新概念。小米车这点比传统车企可能更快,因为它们已经战胜了远离用户的隔阂。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怎么说用户体验和科技融合才算到位?可以试想像,旅行中打开一辆车,界面和手机一样友好,随手点点就出车,但是车子,不是手机。

小米汽车3款车型月销超36000台,SU7和YU7加起来接近34000台,50万以上车型销量表现亮眼,小米有望成最快盈利新势力车企-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谁能成为我口袋里的汽车AI助手?是不是只要硬件做好,软件再灵活一点,像个会聊天的伙伴?

我会不会太理想了点?也许吧。最让我感兴趣的,除了销量,还在那细节——特意用手摸过那个仪表盘,材质细腻、和手机壳一样的感觉。是否这也是品牌的一环?

你说,汽车的感官设计会不会成为买点?手感、温度、触觉,反复告诉人们:这是技术范儿,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小米汽车3款车型月销超36000台,SU7和YU7加起来接近34000台,50万以上车型销量表现亮眼,小米有望成最快盈利新势力车企-有驾

可以这样猜测吗?未来车子会变得更像家里的水龙头和灯泡,随手就能用。或许,我没细想过,但这可能是一个方向——不用用力就能用得顺手。

可惜,我还得想个底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爆款车都避不开一个舒服这词。除非过犹不及,你觉得?

也许下一次,我得带着个萌宠似的车钥匙,把它放在口袋里,就像手机一样。真希望,某天开车门,能听到一句:欢迎回来,主人。(这段先按下不表)

不过说这么多,最真实的还是那辆车,随手一摸,那空调出风口的材质,是我看过最细腻的了——比我想象中还要用心。

小米汽车3款车型月销超36000台,SU7和YU7加起来接近34000台,50万以上车型销量表现亮眼,小米有望成最快盈利新势力车企-有驾

一想到这里,我还在琢磨:未来的车,是一辆生活的延伸,还是像个会陪伴的朋友? 这个问题,看来还挺悬。始终绕不过——哪个细节,才是真正触动你我心弦的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