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说话吧,上个月领克08 EM-P卖了2293台,中型SUV里排38,别笑,这销量还真算没跑偏(样本有限)。我前两天去4S店,销售小哥凑过来悄声说:EM-P这车,性能和智能配置都升级了,尤其那些芯片和激光雷达,别的车不太好找。我当时还怀疑,心想这配置不就是花里胡哨?真有用?
反正讲到动力,1.5T发动机加电机,综合功率280KW到436KW(体感),纯电续航号称130到185公里(工况待验证)。对比市面上比亚迪唐DM和星途瑶光C-DM,这领克的电池容量分两种,一种28.3千瓦时,一种38.2千瓦时,续航上有明显区分,这不是简单多电多跑,而是实打实的用车场景选择。但你知道么?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领克08的轴距2848mm,空间感觉就那个水平,没啥惊喜——我本来想它会更大,毕竟价格摆那儿。
说实话,我有点嫌麻烦,动力好固然,续航长也好,但这玩意能不能真适合城市日常?插混里电池重量哪儿都扯淡,平衡做得好不好?车身加重,对油耗和操控都有影响。供应链角度说,电池这块就跟买菜似的,货比三家,一批货质量稍差,性能就大缩水,厂商还得挑着来用。我猜(没细想过)领克这批电池或许是刻意按市场需求做了个平衡,既保证续航又不至于把车重压死,这背后的博弈你懂。
再说智能科技,那块英伟达Thor-U芯片就跟手机用的高端处理器差不多,算是给车脑子升级,能跑城市复杂道路还带自动泊车。以前我老觉得这激光雷达啥的高大上,但朋友技师说,实操中好多厂家的雷达还没调试到位,数据上来了,车没反应灵活,白花钱。领克这次到底调教怎么样?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没搞清楚,等有用户反馈再说。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价位新疆能买的东风风神AX7,竟然在部分城市卖得比这些合资还火?是不是客户真的是看牌子+性能还是被硬件堆料忽悠了?我有时也犯迷糊,用户心理到底多少是理性的购买?市场乱花迷人眼。
对比下,比亚迪唐DM开始价格17.98万起步,星途稍微便宜,15.99万左右,领克08 EM-P的价格区间也在这个范围。不一样的是,比亚迪车在电池和续航上显得更激进,续航最高能到220公里(体感)。但比亚迪一直被朋友吐槽内饰老版,豪华感欠缺,领克这的黎明橙内饰还挺拉风,甚至副仪表盘下的收纳空间设计给我加了点分。到底谁更实用?这真得看需求。
细节很有意思。把手还是那种弹出式设计,尾部变化不少,没了旧款的同色后保险杠下护板,整洁感立刻提升。颜色上也下狠手——晴空蓝、镀光金和黎白,这三款新色看着就有辨识度,显得车不再那么普通。销售倒是一句玩笑:颜色这东西吧,不少人买车就是冲着花里胡哨来的。
顺便算下,粗略估算,插混版领克08 EM-P百公里成本,折算下油电混合走,官方数据得四五毛左右,但实际的话得看纯电跑得多远与市区路况,算下来可能六七毛跑一百公里更现实(估算)。你觉得这个成本对于普通家庭承受力如何?
其实我之前太乐观了,说领克08 EM-P真能完美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有点大了,这车还是有短板的,特别是空间和真实续航的不确定性,让它不能太万能——市场选择多,用户需求也细化,谁也不想买个啥都能但啥都不精的车。这就像你买了个多功能锅,结果炒菜煮饭都不够味儿一样。
你注意到没,车内A柱下有个小摄像头监测驾驶员疲劳,这设计挺用心。不过到头来,驾驶员自己愿不愿意配合,才能看得出来效果好不好。毕竟,科技是帮手,心理还是主控。
说到这些智能辅助,我又得问了:大家真会用自动泊车和领航辅助吗?不少人买回来就用用辅助功能,结果出个状况,反倒手忙脚乱。你怎么看?智能驾驶到底是鸡肋还是刚需?
坦白说,我对新款领克08 EM-P,心态比较复杂。它确实把几笔硬件升级写得挺漂亮,但感觉还是个过渡车型,介于传统燃油和纯电之间(这段先按下不表),未来市场仍有更多变量。毕竟,电动车和插混的供应链关系复杂,不是简单把电池堆上去那么容易。
我这段时间还在琢磨,车企在电池供应链上的博弈,形象点说像买菜时货比三家,价格有弹性,但货源和品质不稳定,客户收到手的成品自然会打折。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让车企在配置和价格间摇摆,像玩拉锯战。
毫不夸张地说,每次新车发布,我都忍不住想到下次改款会给我啥惊喜——后期有没有可能引入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这个我就猜不到了。你有没有想过,在功能比拼越来越激烈的汽车圈,消费者的选择恐惧怎么办?
我又扯远了。说回领克08 EM-P,这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硬件有诚意,设计有变化,但能否变成爆款,还得看消费者钱包愿不愿意开。你会买它吗?或者说,把它当成日常通勤、假期拉风的工具,合不合适?这确实值得深思。
关键词不只是车本身,还得看它能否安放进你的生活里。毕竟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还是身份和爱好的一部分。你会被这个机器感强、智能丰富、设计年轻的插混SUV吸引么?感觉它的脾气和个性,会不会让你天天开车时候多看几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