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快到预售时间了,市场上六座插混SUV的战场早就火热了,不单一,没几个是省油又能玩高科技的。前几天在4S店转悠,工作人员一边给我讲车,一边还童心未泯地调侃:你要是喜欢大空间,这车就挺对。我点点头,心说这车尺寸还算得上真大,但又不失城市用车的灵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突然瞥见一个细节:这车的两排座椅照顾的挺周到,副驾座还能一键零重力,坐进去就是觉得像在家里沙发上,那感觉不错呀。想想如果是我,家庭里要是载三四个孩子,后排的空间宽敞不?我直觉估算,这个空间可能只够平均身材的小朋友用,成人看可能得靠垫子撑一下。估算一下,后排腿托宽度大约40厘米,长短还要看配置,但实际用起来,长途走起,还是得靠加个枕头。
两款同价位SUV一对比,理想L8空间布局更灵活点,问界M7在智能驾驶上还领先一筹,但腾势N8L在动力和配置上显得更硬核。想象一下,理想L8的家庭式布局像个全家福,问界M7的智能驾驶像个未来助手,而腾势呢?有点像技术狂魔。它的动力由2.0T发动机加三台电机组成,听着就像一辆超级战车。实际驾驶的感觉?我猜直线推背感会很明显,但控制平顺性和能效如何,得试试才知道。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个动力组成,复杂得我都没细想过。它的电池46.992千瓦时,纯电续航也就170公里,估算用个日常通勤算,百公里电耗在13-15度电之间,粗算下,充满电的成本大概在3块钱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算下来一天下来,能省不少。可电池的寿命和保值率,又是谁在管?
我跟朋友聊天,他说:你说,这车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我反问:你觉得它最大的卖点在哪?他笑:肯定是配置,东西多,到底能用多久,还得看厂家的调校。其实我也这样想。配置堆得多,用户可能会觉得值不值的问题,跟买手机差不多,说得直白点,配置和技术堆叠越多,越让人觉得放的血本多。
对比两个现实问题有趣:问界M7用华为的智能助手,反馈的速度和精准度堪比新买的手机挺快,但硬件成本相应也高。而腾势的动力系统复杂,成本会不会很高?我猜费用至少高个一两千,供应链上想压降成本很难,因为用的零部件多,技术点也多。就像你在买菜,要买嫩一点的土豆,成本高,耐煮也更好,但价格自然贵。
我得更正个想法:刚才说的复杂的动力系统其实也不用太大担心,毕竟插混车的核心,就是兼顾动力和节能。像我一个朋友说,老司机们都知道,复杂点没事,用得好都能变成优势。他偏偏喜欢那种拼接拼出的性能感。但说到实际驾驶体验,电机总保持在高效率区就像打乒乓一样自动调节,能耗会低点。
我还想问,你们觉得,这样的插混车,能在市场上留住人心不?尤其是在价格接近百万元左右的竞争里,腾势N8L的亮点到底能不能挤出市场的贪婪?况且,现在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期待实在太高,比如副驾座还能零重力,我估计未来更多品牌会把这些列为标配,毕竟体验这事,现在是刚性需求。
讲完动力,咱们不妨聊聊配置。车载冰箱、帝瓦雷音响,听完之后我都想搬个家去用。我猜,这些配置对于家庭用户的日常生活影响其实不大,但让人第一眼觉得——这车真舍得啊。实际上,考虑到6座布局的空间利用率,腾势为了让第二、第三排都不短缺尊贵感,做得还挺细致。只容量有点有限,我个人估算,满载五六个人,后排可能会跟喝多了的家长一样挤挤挤。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市场上,像理想和问界的竞争那真是你争我夺。腾势还在磨合期,品牌认知度和口碑,是个软肋。你怎么想?让一个新品牌在激烈的家用新能源市场里站稳脚跟,取决于‘多重因素’,不光有配置那么简单。
我还在想,如果充电方便了,油电混动还关什么电算?如果充电不方便,油耗又高,咋整?这个问题我自己都没想太清楚,但猜测,至少在城市里,日常用电充电成本比油便宜不少。大部分家庭——我一个家庭的经验——就算是外出长途,带个便携充电器,也能勉强应付。
哦,差点忘了问,腾势这次的售价定在35-40万,是不是太宽了?其实我觉得,厂家的套路就是先模糊,你看人家宣传的丰富配置再加点优惠,消费者一想,反正差不多,买吧。这个价格段,毛坯房和装修房一样,差个几万成本,怎么就觉得买车太贵?而实际上,车的性能和耐用度,才更重要。
准备发车的那天,销售说:你要是对配置感兴趣,得早点决定,否则真抢不到。我心想——也许我走的那天,那个刚出炉的版本,真能成为热卖的一员。但试车时我很快就发现:这个新鲜感能持续多久,还是个大问号。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未来的汽车,不会越来越像智能家居一样,弹出的小屏幕能跟手机同步,停在红灯前还能调调车内温度。这个节奏,快得让我有点晕。我倒是好奇,到底什么时候,我们会觉得车里的一切恰到好处,不用四下查找什么按钮。
末了,倒数几天预售开启,期待中,我还是忍不住琢磨:会不会有哪一款车,完美结合了动力、配置、智能和价格,让我们心服口服?或者说,市场的套路早就设好了,只等我一个智商税的接盘?就像那块微光闪烁的小细节,静静在角落等待被发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