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比亚迪出手,将800V打成了“白菜价”!
哎呀我去,这比亚迪真是不按套路出牌啊!前两天刚听说他们要在20万以下的车型上搞800V快充,我当时就想:这老王是要把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给颠覆了吗?
1、它凭啥敢这么干?
有一说一,800V这玩意儿之前一直是豪华车的专利。保时捷Taycan、奥迪e-tronGT,哪个不是百万级别的主?现在比亚迪说要把这技术下沉到20万以下,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仔细一琢磨,比亚迪还真有这个底气。人家从电池到电机到电控,全产业链都自己搞,成本控制能力确实稳如老狗。你看人家刀片电池刚出来那会儿,多少人质疑?现在呢?满大街跑的都是。
我跟比亚迪的技术大牛聊过,人家告诉我:“800V架构最大的成本其实在碳化硅功率器件上”。
这玩意儿之前确实贵得离谱,但现在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成本已经下来不少了。
加上比亚迪自己也在搞半导体,这成本优势就更明显了。
2、800V到底好在哪儿?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要问了:这800V架构到底有啥好的?值得比亚迪这么大张旗鼓?
充电速度那叫一个快啊!现在主流的400V架构,快充桩上充个80%怎么也得40分钟。
800V呢?
理论上能达到15-20分钟。
你可以说这数据有水分,也可以说实际使用环境复杂,但架不住这个提升确实明显啊!
就这么说吧,以后充电跟加油的时间差不多了。去超市买个菜的功夫,车就充满了。这对于解决里程焦虑,意义可太大了。
还有个好处很多人不知道:800V架构下,同样的充电功率,电流更小。电流小了,发热就少,充电效率更高,电池寿命也更长。这是个良性循环啊!
3、技术难点在哪儿?
当然了,800V也不是说搞就能搞的。最大的难点还是在整车的电气架构重新设计。
你想啊,电压提高一倍,对绝缘要求、安全防护、EMC电磁兼容,这些都得重新来。比亚迪能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解决这些问题,说明人家的技术积累确实够深厚。
我特意了解了一下,比亚迪这次用的是自研的碳化硅MOSFET,功率密度比传统的IGBT高了不少,开关损耗也更小。
这玩意儿之前都是英飞凌、罗姆这些国外厂商的天下,现在比亚迪能自己搞,这技术实力可不是吹的。
4、对手们慌不慌?
说实话,其他车企现在估计都坐不住了。特斯拉Model3/Y还在用400V架构,小鹏、理想虽然在高端车型上搞了800V,但成本控制明显没比亚迪这么狠。
蔚来倒是有换电,但换电站建设成本太高,普及速度肯定比不上快充。比亚迪这一招,直接从根儿上解决了充电速度问题,而且成本还能控制住,这竞争优势可太明显了。
我听说小鹏已经在紧急调整产品规划了,理想也在加速800V技术的下沉。整个行业都被比亚迪这一步棋给带偏了,或者说是带正了?
5、消费者能得到啥实惠?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充电体验大幅提升。以后出远门,真的不用再担心充电时间了。高速服务区喝杯咖啡的功夫,车就满血复活。
还有就是整车的能耗表现会更好。800V架构下,电机效率更高,特别是高速巡航的时候,能耗优势明显。这意味着同样的电池容量,能跑更远。
成本方面,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些增加,但随着规模化生产,这点成本增量很快就能被摊薄。比亚迪的策略很明确:用规模优势换成本优势,然后用成本优势换市场份额。
6、充电基础设施跟得上吗?
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支持800V的快充桩还不算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高速沿线。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会很快解决。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都在加速800V充电网络建设。特来电、星星充电这些运营商也在跟进。比亚迪自己的充电网络也在快速扩张,今年计划新增5万个快充桩。
而且现在的800V车型都支持向下兼容,在普通的400V充电桩上也能充,只是速度慢点而已。这就给了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缓冲期。
7、买不买的建议
如果你是首购用户,预算在20-25万之间,我建议等等看。比亚迪的800V车型应该很快就会亮相,到时候整个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会重新洗牌。
如果你现在就急着买车,那也不用太纠结。现在的400V车型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日常使用完全够用。等几年后换车的时候,800V技术会更成熟,成本也会更低。
对于经常跑长途的用户,800V绝对是刚需。充电时间的节省,对于提升出行体验的意义太大了。
比亚迪这次真的是下了一步好棋。
通过技术降维打击,把原本高端车型才有的配置下沉到主流价位,这对整个新能源车市场都是利好。
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选择,其他车企也会被倒逼着技术升级,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会大大加快。
你可以说比亚迪这是在赌博,也可以说这是技术自信的体现,但架不住人家确实有这个实力把800V做成白菜价。2024年,新能源车市场又要迎来一次大洗牌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