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枭龙max二代纯电续航表现出色,165公里续航版本实测150公里还剩16%,续航能力令人满意

哈弗枭龙max二代纯电续航表现出色,165公里续航版本实测150公里还剩16%,续航能力令人满意

今天我跟朋友聊天,他是个懂车的小圈子里的人。聊到哈弗枭龙max二代我就问:你怎么看它的续航?他笑了: 它续航不差,165的那个版本,今天我试了个实际场景。这算是我最近比较真实的感受。你们知道,实际开出来的续航,跟官方标注那真不是一个概数,尤其是城市和高速的用车惯,也差挺多。

哈弗枭龙max二代纯电续航表现出色,165公里续航版本实测150公里还剩16%,续航能力令人满意-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开到150公里左右。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就快没电了。结果,剩下16%的电,心里还挺踏实。你知道,像我这种普通的上班族,开个150公里差不多算个半天往返。还记得小时候骑摩托车,满油骑到没油了那个焦虑感,现在汽车真是方便多了,但也变得越来越精细。你会不会觉得,续航的压力其实早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绑定得很紧?

说到卡车或者什么大货车,续航不能出错,因为载货的重点不在加油快不快,而在稳。小家伙你比拼续航,可能就会很在意每一次突然的加速、刹车和空调的影响。今天我特意留意了油耗变化,感觉这车在正常驾驶下,百公里用电大概是14-15度,粗算下来,150公里差不多得20多度的电。虽然没具体看剩余电量,但从实际感受看,这个续航算合理。

你说,这续航比起那些标配200、300公里的车,差点心?其实未必。那个165公里,我觉得是个标配+目标。某些合资品牌,续航能标600公里,实际用起来可能只有400左右。差距的原因,就是受车型设计、重量、动力系统效率影响很大。你还记得咱们那次跟造车工厂工程师聊天,说车开发就像生活中做饭:油少火大,能不能煮熟,还得看火候和材料。

贴近实地测量后,我发现,哈弗这个续航,结合车重只有1.7吨左右(不算太重),在城市和高速混合路况,表现得还是挺稳定的。假设每公里用电0.11度,也就意味着百公里花费11度电。全国平均电价1.2元一度,粗心算下来,百公里电费要13块多。可以说,日常油钱的节省比我预料中多不少。

哈弗枭龙max二代纯电续航表现出色,165公里续航版本实测150公里还剩16%,续航能力令人满意-有驾

但有个问题我一直想说,就是续航焦虑。你觉得,谁还会每天赶着跑完150公里后担心没电?也许只有我这种特别有压力的司机会觉得:万一高速堵车呢?但我还记得一位修理工说:只要车子里剩个10%,还能跑个10公里,心里就不会慌了。所谓的应急续航就是那几公里的安慰剂。

CarPlay和导航辅助,现在是必备了。你要不要猜猜,我在体验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提前规划,比如找个最近的充电点,或者提前打听哪个地方不限速,效率比盲目跑高速或者绕行要高出不少。毕竟,充电和加油一样,都有个等待时间在里头。这个等候让我有点烦,好像在等待别人的命令。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充电桩都是队长级别的场景?排队、等待、再插上,感觉像在排队买票。

这车的充电效率倒还没让我太失望。官方声称快充30分钟充到80%,我没试到极限,但实际用下来,日常也能接受。要不是这等候时间,续航体验还能更顺畅点。你知道,像我这种平时开车时间有限,要是充电还要排队,心情就会变差。

哈弗枭龙max二代纯电续航表现出色,165公里续航版本实测150公里还剩16%,续航能力令人满意-有驾

说到供应链,我想到去年疫情期间,芯片短缺那阵子,很多车都在卡喉。供应链不就是像生活中的其他原料,有时候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盘菜。哈弗能坚持不错的品质,也有赖于他们在供应链上的本事。也不能全怪产业链,还得看研发团队怎么把有限资源用到极致。这就像煮个面:水没那么多,但只要火得当,味道也还行。

对了,有个细节我特别喜欢,就是它的内饰设计,没有一堆乱七八糟的按钮,操作基本挺顺手。标配的液晶仪表盘清晰,视野也不错。我试了下加速,反应快,起步也比较平顺。就像买菜,最怕那种拖拉感,开头就给人不踏实。

我还记得当初看参数时,某个车厂宣传续航200+,算过其实也就是180左右。这个165算是个合理区间,比起虚标来说,实测能到150+,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这让我想到,同价位的车,部分车续航差距其实就是细节问题。一些车子轻一点,或者电池能量密度高点,续航就能再多点。

哈弗枭龙max二代纯电续航表现出色,165公里续航版本实测150公里还剩16%,续航能力令人满意-有驾

但我必须承认,续航其实还是个心理战。你出门前打个电话问:充满了没有?半个小时后,又得看剩余电量去猜测能跑多久。还真没人能准确猜出,什么情况下剩余电会变得可怕。可能我猜的没错,很多人还是喜欢观察仪表,像看盘子:油还剩多少,电还剩多少,这是惯。

这想到这里,我也疑问:未来是不是会普及那种超级快充技术,让充电变成像加油那样方便?我不知道,反正这行业的发展永远在追求更快更稳。不过我相信,慢慢惯之后,就会理解:每次充电,实际上也是一种充能,就像摄影师调色一样,有个过程。

说白了,续航能力,没那么绝对。有时候,能续航150公里,已经够应付大部分的日常战场。你觉得,大家会不会慢慢放下焦虑,更多关注车子在路上的状态变化?哪个细节会影响你未来的用车心情?感觉这个问题挺有趣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真的要说,电动车体验越来越接地气。或许哪天,我还会遇到续航突变的情况,到时候再看场景怎么演绎。希望别让剩余电量成为我开车时的心魔。

哈弗枭龙max二代纯电续航表现出色,165公里续航版本实测150公里还剩16%,续航能力令人满意-有驾

你觉得,续航最需要改进的点在哪?是不是充电速度,还是电池寿命?或者,对价格敏感?又或者,咱们还得接受电的世界没那么单纯——它其实更像一个平衡的艺术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