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清晨,以色列国防军后勤部门发出一封加密邮件,要求在三个月内,所有奇瑞瑞虎8车辆都得退回仓库。同时,钥匙、行车记录仪和车载蓝牙模块都要单独封存。当天夜里,军官宿舍区出现了拖车,车标被黑色胶带缠得紧紧的。
招标网站同步更新,在“公务车采购”那一栏里,原本注明的“中国”被人工刮掉了,斯柯达和三菱汽油版直接替换了上去。百公里油耗从5升涨到8升,后勤部内部文件上写着:今年的燃油追加预算达到了950万美元。
前言
中国品牌汽车在以色列市场的崛起,曾经是近几年全球汽车贸易中的一大亮点。2025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在以色列卖出了13132辆,占了当地电动汽车总销量的82.8%。其中,比亚迪ATTO 3以1939辆的销售量稳居第一,成为最热销的车型。像小鹏G6、领克02这些车型也表现不错,持续排在销量前列。中国接连几个季度都成为以色列最大的汽车供应国。
截止到2025 年 9 月,中国汽车在以色列的累计存量已经超过 15 万辆,新能源汽车凭借智能化配置、长续航和高性价比,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相应的进口贸易额比2023年上涨了47%。
但在2025 年 10 月中旬,以色列交通部突然对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开始了合规检查。抽检的 850 辆中国品牌车中,有 700 辆因为“车载软件认证流程没完全符合当地新标准”被暂时扣押。一部分车辆被拖到了特拉维夫、海法等城市的港口和经销商展厅,随后被运到指定的仓储区。
以色列交通部公告指出,这次重新检查主要关注车辆的数据传输安全和充电接口的兼容性等三个新增的检测项目,涉及比亚迪、小鹏等几个主流品牌的车辆,扣押的车辆总价值大概在 2.1 亿美元左右。
据以色列汽车进口商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车辆占当月中国汽车进口总量的35%,涵盖了12家本地经销商,其中最大的一家 Auto Binley 公司,因为扣押了187辆车,已经暂停了部分门店的新车销售。
事发后,中国汽车公司马上与以色列方面取得了联系。涉及的企业拿出的出口资料显示,这些车子都符合以色列之前认可的进口检测要求,新增的检测指标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也没有提前说清楚。
以色列的经销商反映,这次扣押行为让一些已经付款的客户没法按时提车,就特拉维夫一地啊,就有超过 500 笔订单被拖延。消费者的投诉比上个月多出了三倍,情况相当严重。
同时,扣押车辆的存放费用也在不断上升,根据以色列港口的仓储收费标准,700辆车一个月大概会产生约140万美元的仓储费,而这一块的支出目前是由中方和以方企业共同协商分担的。
地缘冲突叠加政策调整,以色列油费创纪录暴涨
差不多在扣车事件刚发生的时候,以色列国内的燃油价格就开始剧烈波动了。到了2025年10月下旬,95号汽油的零售价格从每升1.7欧元一下子飙到2.3欧元,柴油的价格也突破了每升2.1欧元。这一个月内,汽油涨了35.3%,柴油上涨了31.2%,都是自2014年以来单月最大涨幅。
根据以色列能源部的数据显示,这次油价猛涨让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多出了大约1200万美元的开销。特别是物流公司和出租车行业受影响最严重,有一些小规模的物流企业因为燃油成本急剧上涨,不得不暂停跨城运输业务。
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冲突引发的能源供应担忧。从2025年6月开始,以色列和伊朗在红海海域的军事对峙不断升级,造成霍尔木兹海峡到地中海的石油运输路线变得风险增加,经过这一区域的油轮保险费涨了60%。
与此同时,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带动周边油田的产量受到影响,国内最大的阿什克伦炼油厂也因为安全警报减少了30%的产能,导致国内燃料供应变得更加紧张。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以色列的原油进口总量同比下降了18%,其中中东地区的进口减少了27%,不得不增加从俄罗斯和美国的原油进口,运输距离的延长也拉高了终端零售的价格。
政策方面的变动也推升了油价。为了应对财政赤字,以色列政府从2025年10月1日起,将每升燃油消费税提高了0.15欧元,这一措施直接使油价上涨了8.8%。
结合全球原油市场的波动,布伦特原油价在10月中旬冲破85美元桶,比上个月上涨了13%。各种因素叠加下,以色列国内出现了一些加油站排队加油、燃油储备变多的情况。
以色列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油价猛涨后,大约40%的家庭调低了私家车出行的频次,而公共交通的客流量比上个月增加了22%。有一部分人开始转向新能源车,但是因为扣车事件引发的新能源汽车供应短缺,这个替代方案没办法很快落实到位。
中方秉持规则回应,贸易摩擦与能源困境交织
针对中国汽车被扣押的事情,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简单表态,说中方对此事非常关注,已经敦促以色列方面按照双边贸易协议和国际规则妥善处理,保证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现在相关部门也在和以色列方面保持紧密联系。
商务部很快发表声明,强调中国出口的汽车都符合进口国的相关规定,希望对方不要采取单方面的贸易限制措施,而是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保护双边贸易的平稳发展。
中方的答复是建立在中以汽车贸易长期合作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年来,中国汽车企业为了满足以色列市场的需要,持续在本地化方面下功夫,比如改进充电接口标准、接入本地导航系统、组建希伯来语的售后服务团队等等。
到了2024年,中以两边还签了个汽车产业合作的备忘录,打算在以色列建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仓储基地。这次扣押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这个合作的进展,相关公司都表示会继续推进在地化的布局。
这边,以色列的能源难题和汽车贸易的摩擦搞得格外复杂。油价猛涨之后,国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又蹭蹭上涨,10 月底咨询量比上个月多了58%,不过因为扣押了700辆中国车,市场上的供应就变得更加紧张。有些消费者只好转向价格贵点的欧洲品牌新能源车,结果导致当地新能源车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2%。
结语
以色列汽车进口商协会已经向政府递交了请愿书,建议把中国汽车的检测认证流程搞得更简便一些,尽快放掉那些被扣押的车辆,好缓解市场上的供应紧张。
这些事情折射出,全世界的贸易和能源市场其实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汽车在以色列遇到的状况,直接反映出新兴产业在跨国贸易中,标准不同和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以色列油价猛涨,也清楚地显示出地缘政治对能源供应的直接冲击。
中方的简要回应既表达了维护企业权益的立场,又预留了后续协商的余地。随着中以双方沟通不断深入,以及以色列调整能源供应渠道,局势正逐渐朝着缓和的趋势发展,这一过程也为全球贸易中如何兼顾合规要求、市场效率、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提供了实际借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