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汽车市场的热闹劲儿,真是一波接一波,尤其是新能源车这块,感觉每天都有新消息。
要说现在谁家的电动车最火,那比亚迪肯定是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
它旗下的车型,像汉、唐、宋、秦,几乎个个都是销量榜上的常客。
而在这些明星车型里,有一款紧凑级SUV,可以说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杀出了一片天,它就是比亚e迪元PLUS。
这款车自打上市以来,就凭借着年轻时尚的设计、不错的空间和实在的价格,赢得了特别多家庭用户的喜欢,每个月卖个一两万台跟玩儿似的,成了十万到十五万这个价位段里一个绕不开的选择。
这不,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元PLUS也得不断进步才行,最近就有消息说,新款的元PLUS已经在工信部进行申报了,这意味着离我们正式见到它不远了。
那这新款到底变了些啥?
是小打小闹还是脱胎换骨?
咱们今天就来当回侦探,好好盘一盘这些已经曝光的信息。
首先咱们看看外观,毕竟现在买车,眼缘还是很重要的。
从申报图来看,新款元PLUS的大模样基本没变,还是大家熟悉的那套“龙颜美学”设计。
这套由国际设计大师沃尔夫冈·艾格亲自操刀的设计语言,确实很成功,辨识度高,看起来也挺有未来感的。
所以比亚迪选择保留主体设计,也是个很聪明的做法,毕竟一个已经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成功造型,没必要大刀阔斧地去改,万一改得不好看,反而得不偿失。
不过,虽然整体没变,但细节上的调整还是有的,而且这些调整都挺实在。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轮毂。
新款车型增加了一款新的18英寸双五辐造型的灰色铝合金轮毂。
您可别小看这轮毂,它就像人换了双鞋,整个人的气质都能变。
现款的轮毂造型可能偏向家用和时尚,而这款新的灰色轮毂看起来更有力量感,更运动,让整台车显得更精神,有点性能小车的味道了。
除了轮毂,还有一个变化特别值得说道说道,那就是充电口的位置。
开过现款元PLUS的朋友们可能都有体会,它的充电口设计在了车头右前方,也就是右前翼子板那个位置。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没问题,但有时候停车充电就会遇到点小麻烦。
比如说,在一些比较窄的停车位,或者充电桩位置比较靠后的时候,你就得想办法把车头尽量往里塞,才能让充电枪够得着,操作起来多少有点不方便。
而这次新款元PLUS,把充电口的位置从车头挪到了车身右后方,跟我们平时加油的油箱口位置差不多。
哎,这一下就顺手多了!
这个改动看起来不大,但背后体现的是厂家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收集了用户的反馈,并在改款中解决了这个实际使用中的小痛点。
这种务实的态度,确实值得点赞,让用户感觉自己的声音被听见了,用车体验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
如果说外观的调整是“开胃菜”,那接下来要说的动力系统升级,绝对是这次新款元PLUS的“硬菜”,也是最大的看点。
现款的元PLUS搭载的是一台最大功率150千瓦的电机,换算成马力大概是204匹,零到一百公里加速是7.3秒。
说实话,这个动力水平在同级别的家用车里已经相当不错了,日常在城里开,红绿灯起步、并线超车都非常轻快,完全够用。
但是,比亚迪这次显然不满足于“够用”,而是要追求“卓越”。
根据申报信息,新款元 aPLUS将会搭载一台全新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直接提升到了230千瓦!
230千瓦是个什么概念?
换算过来大约是313匹马力!
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市面上绝大多数2.0T高功率的燃油车,甚至可以和一些品牌的性能车掰掰手腕了。
这意味着,新款元PLUS的动力性能将会有一次质的飞跃。
虽然官方还没公布具体的加速时间,但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推测,它的零百加速成绩很可能会进入5秒甚至4秒的区间。
这一下,元PLUS的定位就不再仅仅是一台温顺的家用SUV了,它变成了一台披着家用外衣的“小钢炮”。
这对于那些既需要照顾家庭日常使用,又对驾驶乐趣有一定追求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同时,它的最高车速也从现在的160公里/小时提升到了180公里/小时,在高速上行驶的底气也更足了。
动力变强了,大家肯定会关心续航会不会缩水。
毕竟对于电动车来说,续航里程就是安全感。
如果跑不远,动力再强也只能在城里“耍横”。
关于这一点,比亚迪也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从曝光的信息来看,新款元PLUS的纯电续航里程,将会提升到最高650公里。
现款车型的续航是510公里和610公里(CLTC工况),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直接把上限拉高到了650公里,这就让“里程焦虑”这个词离我们又远了一步。
650公里的续航意味着什么?
打个比方,如果你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是40公里,那充满一次电,理论上可以跑半个多月,完全不用天天惦记着充电。
即使是周末想去周边城市来个短途自驾游,比如从上海开到杭州,一个来回绰绰有余,甚至都不用在途中补电。
这种续航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传统燃油车一箱油的行驶里程了,大大拓展了电动车的出行半径。
续航的提升,离不开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比如能量密度更高的刀片电池和更智能的电控管理系统,这些都是我们中国自主品牌技术实力的体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