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亿砸下去,连个车轮都没造出来,这家车企咋就跌下神坛了?你敢信吗?一家车企烧了84亿,愣是连一辆车都没造出来!这不是啥段子,而是拜腾汽车的真实故事。曾经被吹成“国产特斯拉”的它,咋就从云端摔到泥里,成了新能源车圈的笑柄?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荒唐事儿,保准让你看得目瞪口呆。先说说拜腾的起点,那可是高得不能再高。2016年成立,创始团队里全是牛人,总工程师曾是宝马i8项目的大咖,还有高管来自英菲尼迪和华晨宝马。腾讯、一汽、宁德时代这些大佬砸钱,两年就融了84亿!
他们还搞全球布局,南京建工厂,硅谷搞研发,慕尼黑做设计,妥妥的“梦之队”。我咋看咋觉得,这阵势不火都难。可你猜咋着?钱来得快,花得更快!拜腾在北美办公室的开销,简直能气死人。零食费一年就花了5000万,员工喝的咖啡、吃的坚果全是进口货,茶水间跟高档超市似的。办公家具定制,名片用环保材料,一盒上千块,制服还从德国空运!这还没量产呢,就先把“门面”撑起来了。我咋想咋觉得,这钱花得太离谱了吧?
再看看管理,简直一团乱麻。高层毕福康和戴雷,一个想主攻北美高端市场,一个要深耕国内,结果俩人掐得不可开交。团队散成三块,北美、中国、德国各干各的,决策慢得像蜗牛爬。2019年,毕福康一气之下走了,跑去美国另一家电动车公司Faraday Future当CEO,可那边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我看啊,这内斗就是自掘坟墓。外部合作更是雪上加霜。2021年,拜腾好不容易拉来富士康帮忙造车,可没半年就黄了。
咋回事?股东一汽集团强势插手,内部意见不统一,富士康直接撂挑子。据行业专家分析,国企和民企合作模式的不兼容,是新能源车初创企业常踩的坑。我觉着吧,这事儿暴露了拜腾根基不稳,谁也救不了。再说南京工厂,那真是让人心疼。投资110亿,工业4.0标准,400多台机器人,结果2025年春季被法院拍卖,只卖了8.18亿!厂区一片死寂,设备生锈,后来被一家零部件企业接手,改做电池组件。曾经的“梦工厂”,如今成了废墟。我咋看咋叹气,这资源浪费得太可惜了。
戴雷也没闲着,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他在南京跑前跑后,接受采访、谈合作,信誓旦旦说量产在即。可惜嘴上喊得响,实际啥也没干成,资金链还是断了,量产计划成了空话。我挺佩服他的坚持,但也得说,光靠嘴皮子,车是造不出来的。看看同行,差距更大了。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全球认可,仰望U8能水上漂、横着走,蔚来、小鹏也早就交付了车。可拜腾呢?五年过去,概念车还在PPT里晃荡。
据行业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突破900万辆,市场竞争白热化,拜腾却连入场券都没拿到。我觉着,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最后我想说,新能源车企不能光靠吹牛和烧钱,得踏踏实实搞技术、管好团队。拜腾的教训摆在这,咱得引以为戒。未来的路咋走?就看谁能把车真正造出来,开到路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