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比亚迪到底掏出了什么“王炸”?这账单一晒出来,满屏的零瞬间就把网友炸醒了:半年的营收,不仅跨过了自己往年的高峰,放在特斯拉那儿一比,竟然还甩他一截。
是的,你没听错,比亚迪在上半年把营收做到了3713亿元,净利润155.11亿元,增速都挺喜人。特斯拉那边,上半年418亿美元,按汇率算算也就2995亿人民币左右。嗯,数据面子上,比亚迪赚了个漂亮的“第一”。有网友开玩笑说,这下不是“遥遥领先”了,是“身先士卒”啊。
但你要问,这一战,到底意义几何?现实问题突然就冒出来了:比亚迪这营收暴涨,是不是靠价格战、利润薄如纸?还是说,人家真有本事在海外、智能领域开了新路,撬动了更大的盘子?咱就带着这俩疑问,抽丝剥茧,掰扯掰扯,到底这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先别急着叫好,光喊“比亚迪牛”没啥技术含量。表面上营收厉害,实际上是边干边赚,还是边卖边补贴,年底盘点一看,满身汗没多少钱入袋?到底是有底气的增长,还是昙花一现?老王—也就是比亚迪大boss王传福—其实早有言在先,他说海外市场价格更稳,对盈利有用。这信息,味道不一般。
真要说今年比亚迪最大变化,那还得看国际化冲锋这块。别看过去一些人还觉得海外就喊喊口号,结果2024一进来,数据啪啪打脸:前七个月海外销量超55万台,年比一倍不止。纯出口,半年多卖出去46.43万辆,这数字,超过了大部分车企全年总出口。翻个地图看看,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这些大国,比亚迪销量直接登顶,这牌子已经跑进112个国家和地区,妥妥的全球玩家。
有人要问了,难道国外就没有别的选手?咱别光看亮眼数据,也要琢磨,这里面得有点实际操作。海外的市场水深着呢,很多企业一涉水就被啃得只剩骨头。可比亚迪不再走“靠补贴轰炸”“一锤子买卖”的老路,而是真正抓战略落地。比方今年上半年,他们在柬埔寨建厂,欧洲设总部,还和奥钢联搭伙,连船队都自己造上,运输也成了“自家快递”。
最近泰国子公司的那艘船,一次性拉去了900多辆电动跨界车,目标地全是德国、比利时、荷兰这些高门槛市场。要知道,欧盟那17%的反补贴税,说白了就是赶中国车回家。但比亚迪直接本地化生产、港口布局,再叠加自己建船队,算盘打得明明白白,等着收割那些还在纠结关税的对手。
当然,不能只揪着“出海”说个没完。国内市场一样不容小觑。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拿到将近30%的市场份额,这么卷的行情,其实能有增加的空间,怎么说都是强中更强。这一堆新车上市,什么秦L、唐L、汉L、海狮05,产品线更新比手机还快。
话说回来,之前智驾谁都觉得比亚迪拿不出手,说实话,圈内也默认人家善于搞产业链、拼电池,智驾总落后半拍。但你永远不能小看一个“有钱任性”的企业。靠产业链闭环、规模效应,比亚迪硬是把“高大上”的智驾辅助,打出了白菜价。
想想以前,智驾总是高配专属,用来吓唬人、涨价,普通老百姓一问,销售就说哥们咱不配哈。现在倒好,秦L智驾版才7.48万起,海鸥最低还5万多,这价格跟大多数燃油轿车没差多少。以前“智能驾驶平民化”,大家口号喊得多,真坐下做到的没几个,比亚迪走到前头了。
更妙的是,这玩意不是便宜没好货,而是用数据-算法-体验这套组合拳逼着自己进化。现在路上用比亚迪智驾辅助的车,已经找得到上百万辆。数据多了,系统自我学习、自我优化,算法那条路走通了,比亚迪就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了,这比老老实实交学费追别人的脚后跟,要爽快多了。
有些网友忍不住点名,说“营收猛了怕什么?人家毛利率还得拼!”这问题也扎心。其实人家比亚迪每年都在砸钱搞研发,舍得下本。举个直观数字,今年上半年砸了309亿元研发经费,比去年又多了一半多,算下来8.3%的收入直接扔科技里。5000人的研发军团,一些“5分钟充电400公里续航”的新技术也是这么搞出来的。下半年是啥新囊中宝?值得期待。
这里面还得顺带一提,全新架构、闪充电池、车身控制系统这些东西,全栈自研,做不出来就自己死磕。汽车行业看待技术,已经不光是有个好主意,还拼集成、拼生产、拼量产成本,比亚迪就用全产业链,吃下了这个红利。说一句“用新技术砸场子”,真不夸张。
新车一茬接一茬地安排上,讲真,这就像家里种庄稼,头茬刚割完,马上催芽插秧、下一季又得收。“海狮06”、“腾势N8L”、“方程豹钛7”、“仰望U8L”……都是市场新主角,定价区间横跨10万到100万,满足不同消费圈层。用网友的话说,比亚迪是真正把“新能源下沉”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等等,是不是看着这些数据、技术、国际化操作,有点晕?其实总结一句话:他们不是靠激进降价抢用户,更多是在做正向循环——高投入,才有高成长,技术领先了、海外扎下根了、规模越做越大,这盘棋下得就全盘激活了。
但,话说回来,前景真是风平浪静?未必。大家看看国际局势和新能源牌照、水电电池技术乱战,市场价格波动、关税壁垒、技术标准每个都是“拦路虎”。今天能杀出重围,不代表永远无忧。何况对手不是省油的灯,特斯拉也许暂时慢半拍,但人家手里还有技术、还有品牌影响力。真要分胜负,还是长跑,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比亚迪有一点可学,那就是“舍得投、稳着干、敢突围”。它的野心不只是多卖几辆车,而是要在全球市场、技术创新、智能化体验三条线上开花结果。老百姓能用到好车,好用还便宜,市场就会持续用销量投下信任票。
比亚迪不是天降神兵,更不是仅靠补贴苟活的幸运儿。它能赢,是因为敢拼、能忍、又善运营。一路以来,你看它既能在大潮中卷生卷死,又能始终把自己手里的绝活打磨到极致。王传福常说,新能源车只是一条起跑线,智能、海量的出口、持续的技术加码,才是比亚迪未来能不能做成百年企业的关键。
走到行业前列容易,保住王座才难。在这个随时可能被推翻规则、被刷新上限的新能源时代,比亚迪交出的答卷当然耀眼,但也需要持续保持危机感和创新力。世界变得太快了,今天的老大,说明天就还是第一吗?不好说,真的不好说。
瞅着比亚迪这半年发力,大佬、小白、行业观察家都在问下一个“拐点”,是不是已经临近?或者说,比亚迪这种“科技狂魔+国际化老司机”的打法,会引来更多玩家追随,整个中国车企集体出海,围住特斯拉,一起玩转欧美市场?谁也不敢绝对断言未来,但现阶段比亚迪教我们的一条:想赢,得有想象力更要有执行力。
总归一句话,汽车江湖变幻莫测,没有人能一招吃定所有对手。比亚迪今天的漂亮战绩,是能力、策略和一点点运气的总和,但能不能笑到最后,还是要一场场硬仗拼出来。
今天的话题就到这,你怎么看比亚迪“逆袭”特斯拉这波操作?你觉得中国车海淘会成为新常态吗?评论区见,等你讨论!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