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工厂的高台上,夜幕安静得可以听清齿轮缓慢咬合的声音。偌大的冲压车间,灯光稀疏,机器人臂膀低头不语,一切都像是在等待什么——哪怕这里曾是连续两班倒的主力阵地,此刻却沉陷进了人少机器多的寂静。如果你此时站在产线上,会不会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货还卖不出去了吗?钱都花到哪里去了?而接收到的答案,大概率只会是一串加粗的数字,以及一两份被折成褶皱的研发预算表。
比亚迪的故事,近年来一直像是在——如果用个职业玩笑来说——一宗“经济命案”的现场复盘。2025年上半年,“全民智驾”旗帜高举,紧接着是智能驾驶监管风暴。再之后,价格战拉响,内卷监察雷霆出击。营业收入首次超特斯拉,但利润却肉眼可见地滑落。单车利润从首季的8800元骤然跌至4800元,降幅堪比切西瓜。不用刻意放大情绪,数据显示,资本市场也给出了自己的“尸检报告”——股价下挫,投资者用脚投票。
这期间,业内一直有个流行的假设:“比亚迪藏利润了。” 财报“造型感”出现于研发投入结构的遽变——费用化研发支出高企,极大降低了企业账面利润。后台统计一查就明白,541.6亿元的研发支出,有98.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像是把赚来的钱直接塞进了研发部的口袋里而不是股东的皮包。若换作同台竞技的友商,比如长城汽车,仅仅一半用来当“花出去的钱”而不是“沉淀的资产”。这里不是做文字游戏,现实是比亚迪真的在把流动的钱都砸进了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技术井里”。
问题来了,汽车业务在收缩、产能在跳水,研发在蒸腾,钱花哪去了?比亚迪自己会告诉你:AI,还有出海。这种答案乍一听容易让人感到抽象,但随着证据逐一呈现,拼图也越发清晰。
先说AI。如果把财报翻到后页,能看到比亚迪正以令人咋舌的数额投入AI相关研发。你可以认为这是一场超级工程师军团的饲养计划——毕竟12万人,光是工资就占了研发支出的六成。AI这个词近些年多的是浮夸口号,但比亚迪玩得并不算浮夸。除了在车载端做辅智驾之外,还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切入,摸到算力核心的位置。比起同行只会在车的“心脏”里多打个激光雷达,比亚迪试图参与新一轮的“造人”——服务器、液冷、电源管理、高速通信,一口气做了一整套。
这其实像是一场旧时代大厂“自造芯片”的复活,只不过换了AI玩法。最黑色幽默的点在于,你以为他们在卷辅助驾驶,殊不知,车企开始卷“服务器出货量”,比亚迪的AI服务器一年增幅210%,快赶上某些家电厂的洗衣机。英伟达的供应链新宠,比亚迪占了一角。有人说这叫“可持续发展”,但工程师内部其实早流行一句小吐槽:成为IT行业的一员,终于不怕在电梯里被问“团队裁员了吗”。
这些投入最终还得回到车本身。比亚迪自研了璇玑大模型,号称能调度车辆的每一根“神经”。AI实验室、超算开发部和大数据平台部听起来就像是一部又一部硬核科幻剧的部门设定。辅助驾驶进度无论全行业如何放缓,比亚迪一直在烧钱。天神之眼车型卖了120万辆,量产背后就是芯片、光学雷达、摄像头买买买。还有和阿里的智能座舱、和字节跳动的电池联合实验室,甚至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做“具身智能”——用几十亿砸一堆实验室,指望下一个突破,总比把钱放在银行里攒利息更刺激。
说到刺激,不得不提出海。比亚迪的全球业务增长,业内称之为“规模化降伏”。半年报里海外业务营收高达1353.58亿元,同比暴涨50%。销量翻倍,实际全靠海外工厂和物流体系支撑。建工厂很烧钱,比亚迪在海外布局了13座产能,单是泰国和巴西两地的工厂就花了约150亿元。欧洲工厂更是疯狂,匈牙利那个基地投资超320亿,土耳其也过了70亿。就连造船都要自己来——每艘6亿,造十艘装7000台车的船,总价60亿元。比亚迪的船队规模在车企里排得上号——正经不怕“海上物流被卡脖子”,自家船自己开,省钱省心还省点国际麻烦。
如果有谁觉得这些投资会打水漂,还是得看看实际效益。今年7月,比亚迪在欧洲卖的车同比上升225%,吊打特斯拉。物流成本用自家船降低,一年出口15万辆就能省下15亿元。海外销量越做越大,用户信任感也越强,有人甚至形容是“麦当劳效应”——不是最好但最稳定,全球市场人手一辆比亚迪就像一份汉堡,买了总有熟悉感和社区氛围,而那些花里胡哨的新品牌反而没人敢碰。
当然,这一切并非绝对的胜利。比亚迪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本质上是“新工业时代的豪赌”,赌的是未来的技术、市场需求和品牌信任。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账面利润会萎缩,投资者短期犯嘀咕,内部转型期间员工压力也不小。做研发烧钱,大概率是从研发经理一路烧到财务总监,最后烧到董事会。如果换成法医视角,现场的每一处“伤痕”——包括那些减产的车间、砸钱的实验室、出海的船队,都是企业自我进化的痕迹。
这个局,比亚迪已经深陷其中,谁也不能打包票说下一步会是胜利还是新的难题。钱最终花到哪了,会变成技术壁垒、市场护城河,还是一地鸡毛的投资教训?——这比任何一次刑事案件还更值得推敲。对于技术企业来说,创新与冒进之间的那根细线,大概永远不会比犯罪现场的血迹更容易辨认。你怎么看?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