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新款瑞虎8上市,让瑞虎系列从十万到二十万全覆盖,虎8虎9虎9x彰显奇瑞用心之作,今年发布会从风云到瑞虎不断展现底气与实力

昨天晚上新款瑞虎8上市,让瑞虎系列从十万到二十万全覆盖。虎8,虎9,虎9x,这三款车其实代表了奇瑞这几年用心做车的底气。你知道的,奇瑞起步挺卑微的,早期那些奇瑞姑娘广告,印象一点都不专业。但是近几年,你会发现奇瑞像开了挂一样,不断推出新车型,新技术也跟着跟上。

我对奇瑞的动力,不仅仅是听说,自己也体验过几次。记得上次去试驾那个新款瑞虎9,好像刹车完全不用怕失控。那个瞬间刹停的梗,奇瑞副总李学用现场提的。开玩笑说,汽车的瞬间刹停,那是违背物理。我当时差点笑喷,现场气氛也舒服不少。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反映了奇瑞在安全技术上的底气。你说是不是?毕竟,安全感对咱们买车的人来说,蛮重要。

昨天晚上新款瑞虎8上市,让瑞虎系列从十万到二十万全覆盖,虎8虎9虎9x彰显奇瑞用心之作,今年发布会从风云到瑞虎不断展现底气与实力-有驾

说到底气这事,奇瑞新车发布会,现场一堆技术细节,都让人觉得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卖概念,转头又是真材实料。比如新款瑞虎8,这车换了发动机,倒不是说动力多牛逼,但起码油门响应,和之前的子弹头比,顺畅了不少。估算下来,百公里扭矩可能提升了10-15%,动力输出的线性更自然,也更靠谱。我猜这可能跟他们供应链调整有关,前段时间听说奇瑞自己也努力搞了个芯片工程,想减少对外部供应的依赖。

你想象一下,去年李总说,瑞虎8的核心目标是让用户觉得外观漂亮,内在稳定。这次新款,外观变化不大,倒是换了个新面孔,比如增加了百变大灯组,夜间行驶更有科技感。然后内饰用料,虽然不能和豪华车相提并论,但整体质感比之前提升了几成。你得知道,同价位的车,像哈弗H6、吉利博越,差别其实不大。最关键的在于,奇瑞在细节上的真下功夫。

昨天晚上新款瑞虎8上市,让瑞虎系列从十万到二十万全覆盖,虎8虎9虎9x彰显奇瑞用心之作,今年发布会从风云到瑞虎不断展现底气与实力-有驾

那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组数据,瑞虎8不仅仅是在销量上翻了一番,还因为续航和智能化,让不少用户觉得划算。据说,一辆瑞虎8的百公里用油成本,估算下来在8-9元左右(假设7元左右每升,百公里油耗为8L),算下来比一些合资中型SUV节省不少。虽然也有车友吐槽:这车卖得挺火,但实际用料跟豪车就差那么点事,但你得承认,奇瑞在用心做事方面,跟以前真的不一样。

奇瑞的供应链也是个看点。去年我听说,奇瑞开始自己封装芯片,把一些关键零件采购变成一定比例的自己控。这就像你开餐馆,原材料一手掌控,菜味才能稳定。这次新车,很多创新点其实也是靠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合,逐步打磨出来的。话说回来,有时候我觉得奇瑞还在追赶,你看那些配置,比如智能驾驶辅助、主动安全……估算都是不断升级的版本。曾经有人说,这些硬核配置在中国市场,除了像吉利、长安之外,能真正做到性能+价格比拼的,还是少数。

昨天晚上新款瑞虎8上市,让瑞虎系列从十万到二十万全覆盖,虎8虎9虎9x彰显奇瑞用心之作,今年发布会从风云到瑞虎不断展现底气与实力-有驾

哎,我还得说一句,奇瑞的研发投得挺大。早些年我还怀疑他们能不能把技术门槛抓住,现在看来,虽然还不完美,但比起过去只会做个外壳的水平,差太远了。有时候真的看得懂那些开发人员,能感觉到他们在试图用真心设计算法、用心做功能。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普通人买车,谁不想看免费保养多长时间,担心二手车保值率这些问题。奇瑞的二手车市场,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我觉得未来几年会逐步优化。你知道,我朋友圈里有人说,奇瑞二手车保值还不如合资,但我猜,这也是因为市场认知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奇瑞的最新车型,比如瑞虎8,发布一年多了,二手市场反应不错,算是一个潜在的亮点。

昨天晚上新款瑞虎8上市,让瑞虎系列从十万到二十万全覆盖,虎8虎9虎9x彰显奇瑞用心之作,今年发布会从风云到瑞虎不断展现底气与实力-有驾

其实我还挺喜欢奇瑞的设计风格。你知道,各大厂都在模仿,哪个不大打颜值牌?但奇瑞在欧陆风和科技感之间找到点:那种运动、稳定、科技范儿结合起来的感觉。最近我还听说,瑞虎9x的设计团队,把年轻感和实用性结合得挺好。开起来,空间大,座椅软硬适中,后排放个20寸平板都不成问题。

嘿,讲真我还没完全看懂奇瑞的战略逻辑——到底是追求技术领先,还是更偏向性价比,甚至两者兼备?(这点我就不敢乱猜啦。)但我知道,这份用心在每一次发布会、每个细节里,都能感觉到。

昨天晚上新款瑞虎8上市,让瑞虎系列从十万到二十万全覆盖,虎8虎9虎9x彰显奇瑞用心之作,今年发布会从风云到瑞虎不断展现底气与实力-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挺期待奇瑞下一步怎么走。未来会不会把底气转变成持久力呢?还是会像老虎一样,过去阳光灿烂,但何时追不上别人……你怎么看?周末去车市转一圈,有没有觉得车好像都长一样了?还是其实人和车的关系变得更微妙?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