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油,1100公里,从湖北黄冈干到深圳,这听上去像一场男人的浪漫,实则是我和问界M7较劲的一天。油箱加满,不充电,让这台增程式新能源车尝尝什么叫做“油老虎的极限”。毕竟,市面上谁都说自己省油,但吹上天的不如一脚油门的实践来得实在。
首先得说明,这是一次尽量贴近普通车主的真实体验。当天,中部小镇的冬天不冷不热,外面温度15℃,车载三个人,胎压按说明书,空调给到23.5℃,也没想着省空调带点苦情色彩。高速上开启智驾领航,时速110-130公里,说白了就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高速路上的脚法。我始终觉得,有些评测为省油,不开空调,时速保持80公里,那叫实验室,不叫生活。现实里,谁过日子不带点小飙车、人情味?
路上开到200多公里的时候,心情一言难尽。看着油表跳水,心里想,这一箱油要是跑不出名堂,岂不是给增程式抹黑?电量倒是一直往上涨,纯油模式车自己还偷偷充着电。想明白了,既然只看油,就得把这升电用回去,数据才公道。
继续赶路,到第二个服务区,身体被车座磨得有些麻了,这才体会到搞评测不是纸上谈兵。一头扎进算计,一边瞄表计里程。终于油箱见底,电量也回到出发前的水平。此刻行车电脑显示的是大写的“精疲力竭”。但有一说一,这才叫测评,别稀里糊涂停在加油站说自己测了油耗。
关键时刻当然不能掉链子,慕名来到加油站,一口气往里加95号汽油。直接加到跳枪,实际只进了58升,离60升还有点距离。这就有必要核算成绩单了:初始里程1505公里,终点2135公里,油量清空且电量与出发持平。简单一算,一箱油跑了将近630公里。Max双电机四驱,和官方宣称的700公里露了底,不算理想,但比城市堵车可信多了。按照这58升油的账,每公里8毛多点。这个8毛钱的燃油成本,跟闹市区那帮年年宣称一公里4毛钱的纯电小车没法比,但在人情世故和实际体验之间,倒是给了个稳妥的中庸答案。
有人要说,增程式新能源车到底省不省钱?在丰田混动、纯油SUV和电动车之间扯皮是永恒话题。这次测评给了我更直接的感受:拿油换电,省心,却省不了“太多的钱”。你想油价上涨,这成本一夜之间不就涨了?你想平顺续航、告别电量焦虑,增程式确实踏实。可说到油耗低到惊喜,那还是别太乐观。
讲真,这年头车与车的科技竞争,仿佛美国高校毕业照,谁不是表面光鲜亮丽,底下却各有算盘。油混、电混、增程式,个个都吹得天花乱坠,有谁敢像我这样,把一箱油烧到底,电充回原位,再来对着油表算成本?不少测试把没用完的电量算进油耗,是在玩数字游戏,蒙谁呢?
实际体验告诉我,增程式新能源就是适合图省心、不特别在意每一分钱的普通用户。你要省钱,纯电能满足日常;你要续航,油加满完全能实现中长途奔袭,不会“窝在服务区化为枯萎的蓬蒿”。而把增程式吹成“既省钱又能远行的梦想车”,那还是忽悠。
最后,引发一点思考:技术进步能带给我们多少真实的便捷,背后的付出是谁在买单?人总在追逐一个折中: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问界M7给出的答案是:比纯油省心,比纯电踏实,但比赚“每一分钱”的还差那么一点点。至于怎么选,各位见仁见智。你觉得增程式省钱吗?欢迎评论区见——下回我再测一个油和电全清零,看看还能熬到深圳哪一段。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