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突发修路那晚,我终于明白月销68216台的车为什么都装了同一套系统

三环突发修路那晚,我终于明白月销68216台的车为什么都装了同一套系统

晚上十点多,三环主路突然封了两条道。前面车流全堵死,我正准备掏手机查绕行路线,中控屏自己跳出来了——三条备选方案,每条路的红绿灯数量、预计时间都标得清清楚楚。我选了条走小路的,一路绿灯,二十分钟就到家了。副驾的老婆全程刷手机追剧,压根没察觉这茬。下车她才问了句:“今天路挺顺?”我笑了笑没吭声。

开了十五年油车,换电车这事儿我拖了很久。续航、保值率、充电麻烦,这些顾虑在车友群里翻来覆去嚼了多少遍。去年过年聚会,发现三个发小都换了带智能系统的电车,还都是同一批。我就纳闷了,这帮人以前可都是“大排量才是浪漫”的主儿。

试了半年,有些话不说不行。

充电这事儿,其实是被妖魔化了。我家楼下三公里有个超充站,周六带孩子去商场,车停那儿插上。等吃完饭逛完超市出来,电量从30%跳到82%,前后也就一个多小时。关键是这期间我啥都没管,该干嘛干嘛。以前开油车,还得特意绕路去加油站排队,站在那儿闻着汽油味儿等着。

真正改变我观念的,是上个月跑了趟石家庄。全程高速,车自己跟车、变道、超车,我就负责握着方向盘。服务区充电的时候遇见个开卡车的师傅,他说现在这些智能车“比人还精”。他举了个例子:前两天大雾天气,能见度不到五十米,边上一辆轿车的系统提前三百米就预警了前方有事故车,司机早早变道避开了。

这车会“长大”。听着挺玄乎,但确实是这么回事。上个月推送了个更新,装完之后过减速带明显软了,不像之前那么硬邦邦。还新增了个功能,晚上停小区能自动记录车周围的动静。我们小区前阵子有辆车被刮了,找不到人,最后就是靠这个翻出来的。

语音这块儿,有时候挺逗。我说“打开空调二十四度,然后导航去最近的便利店”,它真能一气呵成办完。但要是方言口音重了,它就开始装傻,你得换普通话再说一遍。我媳妇老家河南的,头两回用语音把她气够呛,现在学乖了,专门用普通话跟车说话。

最绝的是那个“人车家”联动。早上出门前,手机上查好的停车场位置,上车自动就接到导航了。到了地方,车自己倒进车位,我拎着东西直接走人。下班回家,车库灯还没开,家里的智能灯就亮了。这些细节单拎出来不算啥,凑一块儿就是省心。

三环突发修路那晚,我终于明白月销68216台的车为什么都装了同一套系统-有驾

跨省自驾还是得提前规划。虽然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多了不少,但节假日还是会排队。我一般是算好里程,卡着饭点到服务区,充电的同时吃个饭。二十分钟能充百分之六十多的电,够跑三百多公里了。实在着急,五分钟也能充个应急的量。

前两天碰见个开了三十年车的老教练。他说现在的车越来越不讲究“驾驶”了,更多是“使用”。电门一踩就走,力度稳得很,新手都不容易出错。高速上开着辅助系统,跟车变道它自己处理,你只需要把握大方向。

周末去郊外的时候,我喜欢关掉辅助功能自己开。山路弯道,油门刹车配合,那种人车合一的感觉还是在的。所以别担心驾驶乐趣会消失,你想要的时候,它还在那儿。

安全方面,该有的它都有。九个气囊加膝部气囊,前后排都照顾到了。电池据说做过针刺、挤压、泡海水的测试,车身用的高强度钢占比挺大的。碰撞测试成绩听说挺漂亮,虽然我也没去翻具体数据。

选车这事儿,说到底还是看自己需求。天天市区代步,偶尔跑个长途,对新科技不排斥,那这类车值得考虑。但你要是常年跑川藏线那种地方,或者就是喜欢手动挡的机械感,也没必要勉强。

只是有一点,当你用惯了这些功能,再回去开传统车,八成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智能手机用顺手了,很难再适应只能打电话的老年机。

车友群里最近又有人在问换车的事儿。我一般不主动推荐,但架不住他们非要问体验。我就说了实话:如果你能接受新事物,愿意花点时间适应,那不妨试试。毕竟时代往前走,车也在往前走。

至于那些老炮儿为什么都换了同类型的车?等你真开上半年,大概就明白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