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里有个事儿挺热闹,也挺让一些想买豪华车的朋友们犯嘀咕。
主角就是沃尔沃,这个一直把“安全”挂在嘴边的北欧品牌,和它的旗舰SUV——全新XC90。
事情是这样的,这款新车刚上市的时候,官方指导价定得挺高,63.89万起步,一听就是妥妥的豪华车身价。
可谁能想到,这才没过多久,很多地方的经销商就直接给出了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价格,最低只要四十七八万就能提车。
这一来一回,差价足足有十六七万,都够买一辆不错的家用小轿车了。
这一下,就把大家给整不会了。
早早按指导价提了车的车主们,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感觉自己像是被当成了“韭菜”;而那些本来还在观望的消费者,更是满脑子问号:这到底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还是一个包装精美的“坑”?
为什么一款刚刚“全新”换代的豪华SUV,价格会跳水这么快?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里里外外掰扯清楚,看看这台沃尔沃全新XC90,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款所谓的“全新”XC90,到底新在哪儿?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换代车型那得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从里到外都得有新东西。
可当我们仔细去看这台车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地方都透着一股“旧”的味道。
比如车头那个中网,官方宣传说是全新的交叉格栅设计,听起来挺高级,但你凑近了一看,其实就是把原来竖着的镀铬条,改成了点阵式的,本质上就是换了个花纹。
还有那个标志性的“雷神之锤”大灯,宣传里说得天花乱坠,有什么自适应矩阵功能,能自动调节光照范围,听着很智能。
但实际上,在一些配置不高的车型上,连里面的透镜都还是老款的样子,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升级。
这些外观上的小修小补,可能还算说得过去,毕竟审美这东西因人而异。
但最让人觉得说不过去的,是车身尺寸。
对于一款中大型SUV来说,尺寸和空间是硬指标。
沃尔沃在宣传这款车的时候,反复强调这是换代车型,可最终公布的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车长4953毫米,轴距2984毫米。
这两个核心数据,跟卖了好几年的老款XC90,一毫米都不差。
这就好比你家装修,设计师跟你说要给你来个“全新户型改造”,结果只是把墙纸换了换,家具挪了挪位置,房本上的面积一点没变。
这种操作,难免会让人觉得诚意不足,感觉更像是一次为了清理老款库存而进行的“拉皮手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更新换代。
说完了面子上的事,我们再来看看里子,也就是车内的空间和舒适性。
作为一台售价六七十万的豪华SUV,大家对它的期待自然很高,尤其是空间表现。
沃尔沃XC90提供了六座和七座两种布局,听起来能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但实际体验下来,却有不少让人觉得别扭的地方。
先说那个需要加钱选装的六座版,它把第二排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老板座”,看起来确实挺有档次。
可问题是,这两个座椅连最基本的通风和按摩功能都没有。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你花了更多的钱买了所谓的豪华座椅,结果后背却被闷出一身汗,这种体验实在谈不上“豪华”。
更尴尬的是,为了弄出这两个独立座椅,中间留给第三排乘客进出的过道变得非常狭窄,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想要钻进去,都得侧着身子,姿势很不雅观。
七座版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
它的第三排座椅,基本上只能算是个应急用的位置。
别说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了,就算是一个身高一米七的普通人坐进去,双腿也得蜷缩着,头差不多要顶到车顶了,坐个十几分钟短途还行,要是跑长途,那绝对是一种煎熬。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现在很多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比如理想L9,在空间利用上就做得非常出色,人家不仅能让第三排的成年人坐得舒舒服服,还配齐了各种舒适性配置。
这么一比,沃尔沃XC90在空间实用性上的表现,确实有点对不起它“中大型SUV”的定位和不菲的价格。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一台车最核心的部分——动力系统。
这台全新的XC90,全系都用的是一套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加上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
这个组合听起来不算落后,但实际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
首先,那个低功率版本的B5车型,发动机最大马力只有184匹,要去拉动一台超过2.1吨重的车身,开起来的感觉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城市里需要频繁起步、加速的时候,会觉得动力有点肉,踩下油门要等一下才有反应。
而且,这种“小马拉大车”的直接后果就是油耗偏高,不少车主反映市区里的百公里油耗轻轻松松就上到13升以上,这在现在油价不便宜的背景下,用车成本可不低。
至于那个更贵的插电混动版T8车型,它标称的纯电续航里程有70公里,看起来还不错,应付日常上下班好像够了。
但根据很多车主的实际测试,这个数据的水分不小。
尤其是在夏天开着空调的情况下,实际能跑的里程往往要打个七折,也就四五十公里,可能刚开到公司电就用完了,实用性大打折扣。
更关键的是,这套48V轻混系统在之前的老款车型上,就因为故障率的问题被不少车主抱怨过,现在新车继续沿用,难免会让消费者对它的长期可靠性产生一些担忧。
最后,我们来谈谈沃尔沃这个品牌最引以为傲,也是它最大的卖点——安全。
没错,是沃尔沃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并且无私地将这项专利免费开放给了全世界,这份贡献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但“好汉不提当年勇”,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家对“安全”的理解已经不一样了。
过去我们谈安全,更多的是指车身够不够硬,能不能在发生碰撞时保护车里的人。
而现在,我们更看重的是主动安全,也就是那些能提前预警、甚至主动帮你避免危险的智能科技。
可是在这一点上,沃尔沃的做法却显得有些“双重标准”。
它把一整套功能最全面的城市智能安全系统,比如自动刹车、车道保持、盲点监测等等,都设置成了顶配车型的专属福利。
也就是说,你如果想得到最周全的安全保护,就必须花最多的钱。
而在中低配车型上,这些至关重要的安全功能要么被阉割,要么干脆就没有。
这就让人感觉,安全在沃尔沃这里似乎成了一件可以明码标价的商品,而不是一个品牌应该坚守的普世价值。
反观我们的一些国产新势力,像理想、蔚来等品牌,已经把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这些顶级的智能驾驶硬件作为了很多车型的标配,真正做到了让高阶安全科技惠及更多普通消费者。
在这种对比之下,沃尔沃那块金字招牌,光芒似乎也黯淡了不少。
甚至有车主反映,就连最基本的倒车影像,在这台六十多万的车上,清晰度都还不如一台十几万的国产车。
当一个以安全为信仰的品牌开始在安全配置上“精打细算”时,消费者自然会用自己的钱包投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