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

最近网上冒出来不少声音,说咱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了,搞得好像行业发展出了大问题,到了该好好反思的时候。

这话听着挺刺耳,也挺突然的,跟惊雷似的,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

这几年咱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确实是捷报频传,风光得很呐,但同时呢,也总有些听上去不怀好意、暗藏机锋的言论飘过来,让人心里头直犯嘀咕。

不过细想想,这类“产能过剩”的说法,可信度真高不到哪儿去。

咱们稍微琢磨琢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老百姓消费能力也上来了,再说去年整个行业还是一片高歌猛进的景象,产销两旺,怎么转过年头就突然变成“过剩”了呢?

这节奏是不是转得太快了点儿?

感觉有点不太合常理。

这事儿还有个地方挺值得琢磨,美国和欧洲在新能源汽车上动作也不小啊,都砸了不少钱搞布局。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那为啥偏偏揪着咱中国说“产能过剩”?

这谣言怎么就这么有针对性,非往咱身上碰瓷呢?

背后是不是藏着点什么道道?

琢磨这谣言为啥冲着我们来,感觉像听老唱片似的,国际上的老调调又响起来了。

自打世界格局变化后,美国那边好像就没停过搞“中国威胁论”那一套,有点老黄历翻新又拿出来炒的意思。

他们好像习惯性地需要一个对手来证明自己“世界警察”存在的必要性。

跟某些发达国家比起来,日韩的市场或者体量在他们眼里可能分量不太够,这不,目光自然而然就聚焦到咱们身上了。

这回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风声,要说背后完全没有某些欧美力量的推波助澜,恐怕不太让人信服。

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咱们回头看看这四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实力,那可是实打实地往上蹿。

2020年那会儿,国产新能源车的产量还只在小几十万辆的量级上,可到了2023年,好家伙,直接逼近千万辆的大关!

这种火箭式的增长,哪个竞争对手看了能不眼热?

更何况咱们的车做得是越来越好,性价比还高,让那些只想赚高额利润的老牌车企和资本大佬们坐不住了。

“物美价廉”在咱们这是优势,到了某些人那儿,就成了抢他们饭碗的罪状。

于是乎,各种规则的门槛、标准的调整就来了,这次所谓的“产能过剩”,某种程度上,恐怕还是“物美价廉”惹的祸,再加上咱们这实力爆发得确实有点猛,让人家慌了神。

另外,感觉这里面还掺和了点甩锅的成分。

一些欧美国家内部的经济压力挺大的,矛盾也不少。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这烂摊子挺棘手,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那怎么办呢?

有些人就动歪脑筋了,搞“矛盾外包”——把内部的问题归咎于外部,归咎于别人“占了便宜”、“抢了饭碗”。

找个外部的“替罪羊”,转移民众的注意力,这是他们常用的老套路了。

而且这个“替罪羊”找谁最好呢?

历史经验看,咱们中国常常“中选”。

这种手法挺低级的,但有时候还挺奏效。

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内宣称:不是我们不行,是有人(比如中国)太“厉害”,导致我们日子难过了。

简单说,就是甩锅。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看到这儿,不少人可能会担心了:现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得这么红火,势头正劲,又是全球公认的发展方向,突然被这么多不怀好意的谣言中伤,会不会真对咱们的发展造成伤害啊?

这种担忧挺自然的。

说实话,这些风言风语要想伤到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根基,基本没啥可能!

理由明摆着呢。

首先,国家层面可是给出了强有力的支持信号。

早就在去年年底,就有重要的声音强调,政府部门要起带头作用,率先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这可不仅仅是口号。

千万别低估政府部门的采购能力。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公务员队伍本身人数就很庞大,而且公务用车的更新换代、新增需求一直存在。

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一种清晰的国家意志和导向。

这就好比在数字化时代,为了支持传统报业,国家机构依然会订阅大量纸质报纸一样。

道理是相通的,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怎么可能让一些外面的闲言碎语给吓倒?

有这个强大的靠山在背后撑着,外面再怎么中伤造谣,又能真正改变什么呢?

影响极其有限。

其次,谣言之所以让人觉得可怕,关键就在于它真伪难辨。

就像《西游记》里真假美猴王那一段,连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一时半会儿都拿六耳猕猴没办法,甚至还让沙僧误会了,差点酿成大祸。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所以,对抗谣言的武器,就是靠真凭实据,靠不断地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靠主动发声。

让事实被大家看见、听见!

咱们来看看最近的新鲜事。

就在二月下旬,中工网报道了一个挺提气的消息:在天津东港那边,一千五百多辆崭新锃亮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正排队开上远洋滚装船,浩浩荡荡发往墨西哥去了!

听说这单子创下了天津到墨西哥这条外贸新航线开通以来,单品牌出口量的最高纪录!

这数字摆在这儿,“产能过剩”的说法是不是有点站不住脚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北汽福田也传出了好消息,他们跟澳大利亚那边签了个大单子,大批国产新能源汽车也要跨洋过海了。

这可真是2025年开年的好彩头!

类似这样的出海捷报,隔三差五就能听到一回。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当咱们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街头巷尾,接受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检验时,那些躲在暗处嚼舌根的声音自然会越来越小。

毕竟,好不好,大家用了就知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国际市场会用订单投票。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咱们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子,可不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学出来的。

它背后是咱们国家多少年如一日,扎扎实实的战略布局,是从“七五计划”甚至更早开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产业工人持续投入、厚积薄发的结果!

这里面包含了对前沿技术的探索摸着石头过河时的艰辛,也饱含着在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时攻坚克难的勇气。

正是这些长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家底,构成了国产新能源汽车不可撼动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着这样深厚的产业积淀和蓬勃发展的现实,那些轻飘飘的谣言,简直就像蚂蚁想摇动大树,根本就是自不量力,徒增笑耳。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当然,话说回来,对付谣言最有力的“王炸”,归根结底还得靠自身硬实力。

想想看,美国也好,某些有“黑历史”的国家也罢,它们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比如军事实力),并不会因为存在批评或揭露其过去行为的声音就轻易被动摇。

为啥?

就因为人家实力在那儿摆着。

所以,想要彻底碾碎谣言,咱就得有本事拿出比现在更强、更强、强到让所有质疑者都哑口无言的硬实力。

这可不是空话,那么,咱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真的还能再往上窜一截,取得更大的突破吗?

答案是响当当的:能!

为什么这么有信心?

首先,咱这摊子事儿是后继有人啊。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人才储备这块儿,看着就让人踏实。

《中国青年报》前不久采访了几位来自顶尖高校的代表性学子,他们都热情洋溢地谈了自己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看法和理想。

有的同学把目光聚焦在电控技术的突破上,琢磨着怎么让汽车更“聪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往上再蹦一级;有的同学就盯着性能和效率使劲,一门心思想把国产新能源车的成本再往下压一压,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用得好,这才是真正为“家人们”谋福利,比那些直播间里光会吆喝的主播实在多了!

还有同学把研究重心放在了电池技术上,想着在电极材料上搞创新、在电池智能管理上下功夫、在回收循环再利用方面找出路,多管齐下,誓要把新能源汽车的“电量焦虑”彻底消除。

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新能源汽车这块热土上,咱们一代代人才的梯队衔接非常好,创新的火种传递得稳稳的。

有这样的后备力量支撑着,行业想更进一步,真没啥不可能的,底气十足!

其次,回望一下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轨迹,简直就是一部高质量、高速度协同发展的教科书。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你还记得2009年那会儿啥样不?

当时搞试点推广,不过是“十城千辆”的规模,覆盖面很小,车更少。

可也就不到十年功夫,2018年,整个产销量就一下子冲破了一百万辆!

等到2022年,这个数字直接翻了好几倍,蹿到了五百万辆以上!

再到了去年(2024年),更是突破了令人咋舌的千万辆大关!

这种发展速度放到全球范围来看,都是相当惊人的一个存在。

而且这不仅仅是数量的简单增长,更是伴随着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品牌认可度的全方位飞跃。

产销数字一年比一年猛,增长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这本身就生动地宣告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良性阶段!

这种强劲、稳健的发展势头,本身就是未来再创新高、再上新台阶的最好保证。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中国该警惕啥?自己人信西方宣传咋办?-有驾

这样的发展惯性,足以碾碎一切不实的谣言。

迈向更高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谣言就像几缕阴风,吹不垮咱们扎根深厚、枝繁叶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树。

相反,这棵树会在未来的岁月里,长得更加茁壮、更高大,用日益繁盛的枝叶、越来越甜美的果实,让那些谣言彻底没了市场,不攻自破。

咱们完全可以抱着更大的期待,等着看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世界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贡献更多让国人振奋、让世界侧目的精彩时刻。

未来在新能源汽车这片广阔天地里,咱相信一定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那一抹亮眼的中国红!

放眼全球汽车发展的浪潮,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力量,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赢得它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