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UR-V销量跌,优惠直降八万,展厅无人问津

停车场角落里,本田UR-V的金属漆皮在傍晚的光里并没有多耀眼。车身不大声张,车主下车,拍一拍门板,顺手把一台连保温杯都能放下的宽大扶手箱归位。周围,是一排排贴着新车优惠价的横幅,最多的那个写着“直降八万”。但玻璃后的销售顾问无聊地滑着手机,没人走进去问。夜风里只剩这些降价的车孤独地站着,有点像老照片,性质安静,脸色苍白。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一款空间大、配置足、动力强的合资SUV,被反复降价清仓,却依旧只卖出了278辆?如果你是那个抱着买菜心态来选车的人,会不会被这“钜惠”打动?

把事情摊开看,并不复杂,关键是背景在变。早些年本田UR-V的确是热门货:4米85的大块头、2米82的长轴距,加上后排夸张的腿部空间,着实符合“家用刚需”。双层玻璃、全景天窗、座椅加热/通风这些配置,搁在几年前的合资SUV圈里,还能叫一声“高配”。动力分两个版本,1.5T能给出188匹马力、2.0T拉到261匹,有油有劲,2.0T还有正儿八经的九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和四驱,承诺着“安全感”和“可靠性”。悬挂方面,电磁感应调节,日常过沟过坎算得上体面。安全配置也没偷懒,全系六气囊、标配L2级辅助驾驶——在燃油车里不算落后。

理论上讲,这车决不该“卖不动”,尤其是价格已经拉到15万起步,2.0T顶配不过19万多。对照大众途观L,价格相当,有人还热心对比:空间、本田更大;隔音、本田更好;动力,也是本田略胜。老本田喜欢用“维修保养廉价,配件铺天盖地”的口碑作底色,用来安慰那些对新技术有点恐惧的传统家庭用户。自认为稳健,是它的核心卖点。

那为啥还挂在展厅出不去?答案像夜班医生胃里的咖啡渣,有点苦,也杂乱。首先,新能源车崛起,抽走了70%的市井烟火。无论你承认不承认,新能源车的OTA、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遥控泊车……这些玩意儿在展厅就像开了灯的糖果罐,小孩谁还记得家里的白米饭?年轻人不爱燃油车,不是因为它不可靠,是因为它“不潮”,冲着八万块的优惠,也不会改主意。

智能化,成为决定买车的“准入门槛”。本田UR-V的指针仪表盘、10英寸中控,放在今天,和打电话的老人机没本质区别。语音助手、远程锁车、手机互联这一系列操作,对传统燃油车来说仿佛天书。年轻一代说得明白点,“看不上”。而中年用户——那些最可能买这台车的人——也没那么好糊弄。燃油车没法OTA升级,老本田虽然毛病少,但油价高,油耗8-10个,市内一堵就是肉疼。

现实更扎心,经销商豪气降价,是因为库存压力。燃油车的库存,不像网红奶茶,卖一杯少一杯;它连续半年吊在库里,还得交很多存车费用,压力比车门还厚。但优惠和销量的关系,在今天未必成正比。你以为便宜能抄底,市场却觉得“便宜没好货”,或者是技术被淘汰的信号。

有时候我也感慨,燃油车这些年的鼻青脸肿,活脱脱就是一场现实主义慢剧。UR-V现在像个被嫌弃的大哥,明明工资还高、身体也健康,但婚恋市场上瞬间没人选,哪怕嫁妆翻倍。你说可惜嘛,有那么点。你说无奈嘛,我更觉得,只要市场想要新的、智能的、科技的,老套路就得下场。

本田UR-V销量跌,优惠直降八万,展厅无人问津-有驾
本田UR-V销量跌,优惠直降八万,展厅无人问津-有驾
本田UR-V销量跌,优惠直降八万,展厅无人问津-有驾
本田UR-V销量跌,优惠直降八万,展厅无人问津-有驾

话说回来,燃油车的好,年轻人可能不懂。他们或许不会经历当年开老本田的那种惬意:开十年不修,油一加上千里迢迢,配件遍地,师傅一句“你这车皮实”,一句话就够吃三碗饭。现在智能车主,数据刷不上就心慌,软件卡顿就打400。但轮到问题真大,新能源车的售后网络和经验积累,还差得远。

谁对谁错,这东西说不清。技术进程,有时候捡到的是未来,有时候丢下的是初心。厂家大概率会老实推混动或纯电版,学着向市场表态。至于这批库存燃油车,是等清仓清净,还是突然别有洞天,有点像烧碳火锅,等的是最后一抹红光,还是熄灭前的余温,谁都说不准。

老实说,如果是我,碰到这么大幅度的降价,心里也会犯嘀咕。捡便宜没错,可便宜的理由,总让人纠结。你要省钱图实用,懂维修怕折腾,这车依然有剩余价值。你要追求点浪漫、科技感,或许只能和它擦肩而过。

问题扔给你:如果降价的燃油车空间大、动力强、还耐用,但就是不智能,你会买吗?还是坚决投奔更未来的新能源怀抱?这市场的最终答案,大概也会用销量来揭晓。但车轮滚滚,往前是必然,偶尔掉头,也是人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