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专线火爆出圈,一元公交如何撬动城乡新活力?
这个冬天,一股赶大集的热潮正席卷全国。在天津,5条“壹元乘公交·宁河赶大集”定制专线自开通以来,已累计发车48班次,惠及乘客3830人次。这不是孤例,在青岛,115路“赶集巴士”每逢集日,客运量较平时最大增幅达50%。
这些看似普通的公交线路,究竟藏着怎样的魅力?
不仅是出行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回归
集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以前因为我们跳马涧与洞株路相邻,沿街商户门前道路狭窄,特别是赶集日人流量、车流量增多,容易发生人车混行、占道经营、路面拥堵等现象。”长沙跳马镇的一位居民回忆起改造前的集市时这样说道。
如今,经过提质改造,曾经的拥堵不堪变成了“干净宽敞的柏油路、清晰的交通标志标线”。集镇改造不仅提升了颜值,更留住了那份独特的集市烟火气。
在天津,拥有超过350年历史的芦台大集,每逢农历三、八日开集,以其丰富的人文氛围和多样的商品种类而闻名。而青岛的115路公交串起的三个大集——双埠大集、西流庄大集和东小庄大集,每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特色。
一元公交的双向奔赴
天津公交集团滨海公司没有坐等乘客上门,而是主动出击,通过细致的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准确把握了芦台大集的历史文化底蕴、市场推广的迫切需求以及市民的实际期待。
他们主动与宁河区政府、芦台大集管委会对接,精心规划合作模式、运营方案和发车点位,确保了定制公交的顺利开通。
这种“公交+农文旅商游购”的创新模式,不仅满足了市民差异化、多样性的出行需求,也为城市公交服务探索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空间。
在青岛,115路公交车驾驶员江继岳更是把服务做到了极致。他在车厢里张贴了精心制作的赶集攻略图,详细介绍了沿线3个大集的所在位置、集市特色和出行路线。
他甚至在扶手杆上安装了推车固定卡扣,还准备了装有帆布袋、塑料袋、纸巾等物品的“赶集万能包”。这些小细节,体现的正是公共服务从“有”到“优”的转变。
城乡融合的新桥梁
赶大集专线的意义,远不止于方便市民购物出行。它实际上成为了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一座桥梁。
穿梭于城乡之间的赶集公交,不仅带去了消费力,更促进了城乡文化、生活方式的交流与融合。在天津,乘客可通过天津公交APP的定制公交版块预约购票,选择乘车地点和时间,享受一人一座的舒适体验,且往返票价仅需1元,30人即可成团。
这种低门槛、高品质的服务,让更多人有机会走出城市,感受乡村的活力与魅力。
长沙雨花区曾投资约1478万元对农村公路进行大修,涉及跳马镇境内十多个行政村、社区内的农村公路,大修公路总里程达16.683km。这样的基础设施提升,为城乡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集市热潮看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赶集专线的火爆,背后反映的是公共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从过去的“我们提供什么,市民就接受什么”,转变为“市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在天津,公交公司表示:“在接下来的农历腊月十八(1月17日)、二十三(1月22日),我们将持续做好赶大集定制专线的运营保障工作,不断优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赶集购物等多元化出行需求。”
这种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正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具体体现。
集市经济的未来之路
随着赶集专线的持续火爆,如何保持这一势头,让“集市经济”持续释放活力,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继续优化服务。如天津公交公司在5条赶大集专线始发站安排员工积极维护站序,引导乘客有序上车,协助购票核销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集市特色的保持与提升,避免同质化。
“现在经过改造,街道变宽、变靓,感觉有了城市味儿!集镇改造真是一件惠民实事。”长沙跳马镇的一位居民在谈及集镇改造后的变化时,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这种获得感、幸福感,正是所有公共服务的最终目标。
一元赶集专线的故事,讲述的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城乡共融的发展思路。它告诉我们,最抚凡人心的,不只是烟火气,还有那充满温度的公共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