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

比亚迪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导品牌,靠着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市场规划,一直占据着相当的优势地位。

到了2025年,整个行业的格局悄然调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零售总量已经达到了1925万辆,比去年增长了7.9%,其中新能源车的占比快要差不多到了一半。

这个数字说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快速增长阶段转向了追求质量的新时代,各大公司通过不断升级产品和优化成本,共同推动全球能源革命。比亚迪的销量虽然依旧领跑,但同时也受到传统车企和新兴力量的多方面冲击,这让它的领先地位变得有点难以稳固。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到2025年10月,比亚迪的批发销量达到43.6万辆,创下了年内单月最高纪录,累计出货总数超过370万辆。海外市场的出口也有了135%的增长,达到78.5万辆。这些优异的表现归功于其在电池和混合动力系统方面的核心技术,比如DM5.0技术的热效率达到41.5%,使得车型的能效提升了超过15%。

与2024年相比,比亚迪的策略不再只追求销量了,而是转向重视智能化和国际化。公司推出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算力达508 TOPS,覆盖从入门到高端的所有车型。这一举措不仅稳固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还通过泰国和匈牙利的工厂扩大海外产能,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出口80万辆以上。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不过,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再是蓝海了,存量竞争越发激烈。吉利汽车动手挺快,预计到2025年前半年能突破百万辆销售,银河品牌也持续发力,10月份销量差不多快到30万辆,差点追上比亚迪。

吉利的优势在于多品牌联动,比如领克和银河系列的混合动力车,能量密度提升到350Whkg,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兼容性也很强。而且,改造这些电池的投入也没多少,花了大概20亿块钱,这让它在价格战中更占优势,更加灵活。

跟比亚迪做全产业链自成一体不同,吉利更看重生态合作,致力于供应链的优化,本年份出口量相比去年上涨了21%,在东南亚市场也跟比亚迪的入门款车型展开了直接对垒。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奇瑞也在加快步伐,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的销量会达到58.3万辆,比去年增长了232.7%,推出了超过20款新车,主要聚焦在中低端市场。

奇瑞的混动技术发展得挺快的,预计到2025年,新款的能效会比现在提高20%,通过改善电池管理系统,续航还能多增加15%,跟比亚迪的秦和宋系列直接较劲。

跟比亚迪那车海战术不一样,奇瑞更强调模块化平台,生产速度快得惊人,基本上一分钟就能出一辆车,这在郑州航空港区工厂表现得淋漓尽致,包含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这种布局让奇瑞在已有市场里不断挖掘份额,也促使比亚迪继续增强防护舰系列的越野性能。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长城汽车在混动技术方面扎根很深,推出了Hi4-T和Hi4-Z两套系统,搭载在哈弗猛龙等车型上,四驱响应速度提高了15%,价格大约在20万元左右。公司从传统燃油车逐步转向新能源领域,混动的比重已经超过60%。和比亚迪的DM-i相比,这个策略更加聚焦,长城的深耕让其车型在家庭使用和越野场景中更具针对性。

到了2025年,长城打算推出8款新车,销量还会继续稳步上升。这也让比亚迪在唐系列上下了点功夫,特别是座椅的布局和车内空间的利用率进行改善,效果提升了超过8%。

问界系列依靠华为的技术支持,在高端市场逐步崭露头角,到了2025年10月,销量达到了4.87万辆,总体累计销售也突破了85万辆。这款M9车型更是连续17个月占据50万元以上SUV销量的榜首位置。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问界的端到端算法在城市NOA的准确率比对手高出10%,这可把比亚迪的早期智驾系统给挤压得有点紧,促使它快速推新到600系列,覆盖更多路况。问界的生态布局挺快,和比亚迪自建供应链不一样,它采取合作方式,能更好控制成本。不过,比亚迪通过和地平线合作,提升芯片计算能力,保持了技术的领先优势。

小鹏把重心放在车机和AI技术上,计划在2025年推出X9超级增程,续航能突破600公里,第二代VLA大模型的语音反应速度提高了五倍。和比亚迪的宋PLUS比起来,小鹏的海外交付量涨了137%,成功打入欧洲市场,而电池密度也比对手高出了15%。

这让比亚迪在OTA升级时加入了更多AI技术,提升了用户的交互感觉。而小鹏的纯电平台经过优化,在智能化方面显得更有特色,更与众不同。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理想公司专注于家庭场景,预计到2025年10月,交付数量将达到3.17万台,累计销量已超140万辆。而L6车型的交付总数也达到了33万辆,在中大型SUV中算是佼佼者啦。

理想的增程技术油耗降低了5%,空间利用率提升了8%,这就让比亚迪得对唐系列的配置进行加强和优化。再者,理想不再只专注于一款车型,开始推出多款SUV,虽然销量目标调整到64万辆,但前十个月已经完成了51%,表现得挺靠谱的。

零跑一直强调性价比,预期2025年前半年销量能达到22万辆,增长达到138%。Lafa 5的预售价格从10.58万元起,零百加速只需6.4秒,同时空间利用率高达86%。

跟比亚迪海鸥比起来,零跑的电驱融合技术反应快了5倍,不仅更灵敏,成本也更实惠,目前累计交付接近40万辆。这一招在低端市场帮零跑抢占了一部分份额,也加快比亚迪提升海豚的快充功能和配置的步伐。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这些车企的拼劲让新能源市场的角逐变得越发激烈。到2025年上半年,新兴力量的排名有了大变化,零跑、理想、小鹏变成了新三巨头,取代了原来蔚小理的格局。传统车企像上汽和广汽也加大了投入,合资阵营重新回到战场,高端燃油车逐渐退出价格战,转向新能源领域。

比亚迪的营收达到了1949.85亿元,净利润是78.23亿元,虽然数字看起来不错,但三季度同比还是有点下滑。这家公司还斥资百亿搞研发,赌的是未来的发展。这一情况也反映出整行业从单纯的量价双跌转向追求技术优势。同时,置换补贴的效果逐渐减弱,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得靠更多刺激措施来拉动。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在这种环境里,比亚迪别无选择,只能不断推陈出新。他们的氧化物半固态电池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2026年将应用到中高端车型,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

这套技术还能和现有产线无缝衔接,既控制了成本,又帮助续航打破障碍,从充电12分钟跑1500公里的测试迈向量产阶段。跟欧美传统燃油车比起来,中国的新能源车优势明显,特别是在供应链整合和政策扶持方面,出口量已经突破200万辆,年增长率达90.4%,在海外市场的渗透也日益增强。

为何比亚迪已无退路?新能源领军者难当,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有驾

未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仍会领跑整个潮流。各个车企纷纷发力,虽然让比亚迪这个“老大哥”的位置出现了动摇,但这也说明行业在不断进步。比亚迪凭借庞大的体量和丰富的储备, aiming for 550万辆的目标虽然压力不小,但是靠着全球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难题。

如今,比亚迪的销量还在不断上涨,海外市场接近90万辆,这影响力可不是盖的。这一局面,让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更有底气,新能源也逐渐变成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