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掀桌降价,老车主维权背后的行业困局如何破解?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比亚迪王朝系列官降2-3万元,让刚提车不久的老车主们直呼“被割韭菜”。这已是比亚迪年内第二次大规模调价,部分车型如比亚迪夏甚至出现起售价降4万的情况。
随着新能源车技术迭代加速和电池成本下降,车企价格调整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位车主在投诉平台无奈写道:“新车在短时间内大幅贬值,甚至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老款’。”
•••
降价背后的技术革新与成本控制
比亚迪此番降价并非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基于强大的技术底气和成本控制能力。
随着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每吨60万元高点大幅回落,以及比亚迪自建锂矿、盐湖提锂等上游产业链布局日益成熟,造车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让比亚迪有了“掀桌子”的底气。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2025年开启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以“加量不加价”的方式推出全新智驾版本,将高阶智驾从高端配置变成了平民享受。从今年2月开始,比亚迪就为21款车型更新了“智驾版”,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市场产品。
•••
老车主的困境与维权呼声
面对突如其来的降价,老车主们的反应尤为强烈。
一位秦L车主在2月份的投诉中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比亚迪于2025年2月10日推出了‘加量不加价’全新智驾版本,相比老款在功能和配置上有明显升级,但却未对老车主提供任何补偿或升级方案。”
这些车主提出了四项明确诉求:开放DiLink100车机系统OTA升级、兑现哨兵模式和千里眼功能、提供智驾升级方案,以及针对车辆贬值提供现金补偿或免费保养。
类似的维权群和联合声明不时出现,对比亚迪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
•••
深圳试点的破冰意义
针对这一普遍性的行业难题,深圳率先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深圳消委会近日联合部分车企试点“汽车消费价格保护计划”,核心条款包括:7天价保承诺,购车7日内若遇官方降价,差价全额返还;30天价格预警,提车前30天告知价格调整计划;以及针对已提车用户的阶梯式补偿方案,提供保养券、积分等补偿。
这套首次将电商领域的“价格保护”机制引入汽车行业的方案,为消费者设置了“缓冲带”。参与试点的深圳经销商已开始自愿提供7天价保,而有车主透露,通过投诉渠道已成功获赠2次免费保养(价值约2000元)。
•••
行业何去何从?
深圳试点的价值在于确立了新标准:明确价格调整预期,减少信息不对称;建立补偿梯度,区分新老用户权益;官方介入协调,提升维权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蔚来等品牌已开始研究类似方案。未来,“价格保护”或将成为购车标配。
有观点认为,购车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行为,消费者选择购买某款产品,意味着认可其当时的价值与性能,事后维权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则。但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企业发展与消费者权益,确实成为了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今年10月已达到55.3%,汽车产业正从“比拼技术”转向“普惠落地”。比亚迪的降价只是行业变革的缩影,而深圳试点则指明了方向。
当车企敢于为价格波动兜底,消费者才能真正告别“买车如赌博”的焦虑。或许不久后,我们将看到更多车企主动推出“降价险”、“保值承诺”等创新服务,让技术在进步的同时,不给消费者留下遗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