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四大机场暑运客流冷热不均,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一到暑假,全国各地的机场都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今年,大家都说民航业回暖了,全国暑运客流量还涨了3%。可要说东北四大城市的机场,这热闹劲儿却不是一锅端——沈阳和大连像打了鸡血似的,旅客吞吐量蹭蹭往上涨;哈尔滨、长春这边,却有点掉链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数据不会骗人。7月1号到7月31号,也就是暑运前半程,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迎来了23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多了3.9%;紧跟其后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也不甘示弱,有213.5万人次,同比增长3.7%。网友调侃,“看来南方人真是越来越喜欢去辽宁避个暑。”可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就没那么风光了,只接待224.3万人次,还比去年少0.5%。最惨的是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不但没有增长,还下滑1.5%,只有161.5万旅客进出。有人在网上留言:“难道吉林的小伙伴们都宅家吹空调了吗?”

其实,今年正赶上东北文旅爆火,从“尔滨”冰雪游,到“辽菜”美食节,各种短视频把这片黑土地推上热搜。本以为整个东北都会沾光,可现实就是这么魔幻:同样是旅游旺季,为啥差距这么明显?不少网友发出灵魂拷问:“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有民航业内人士分析,说白了还是城市吸引力和交通布局起作用。“你看沈阳,大连,本身经济基础好,高铁、高速路网又发达,来的人多、走的人也方便。”还有评论说,“谁让哈市主打冬天呢?夏天反而没啥特色。”

再细琢磨一下,这几年哈尔滨虽然靠冰雪节成顶流,但夏天能拿得出手的大型活动并不多。而且黑龙江省内外迁人口比较多,一到假期本地居民反倒更愿意自驾或高铁出去玩,不一定非得坐飞机。同理,长春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中的代表,新兴旅游项目还没完全做起来,自然很难吸引更多游客飞过来。有网友直言:“现在年轻人追求新鲜感,你要是不搞点花活儿,很快就被遗忘。”

东北四大机场暑运客流冷热不均,背后原因让人深思-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整体民航市场确实在复苏,但结构性分化愈发明显。一线热点城市靠资源优势吃香喝辣,中小城市如果不能精准对接游客需求,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同行分蛋糕。有评论区老哥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拼的不只是景点,更重要的是服务体验和宣传推广,要么就整合资源搞联动,要么就只能守株待兔。”

回头看看这些数字,其实每一个波动背后都是无数家庭、公司乃至地方政府努力与焦虑的缩影。机票价格变动、目的地口碑、交通配套,每一样都牵一发动全身。这场关于“谁能留住游客”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那么问题来了,下半程会不会出现逆转?是不是该给低迷的城市一些新玩法、新机会?我想啊,无论哪个地方,都不能只盯着眼前那点成绩单,而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怎么才能真正让更多人愿意留下脚步,把短暂停留变成长久记忆呢?

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这个现象挺耐人寻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