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散热系统新专利曝光!三重黑科技让爱车更“冷静”
老铁们注意啦!吉利近在汽车“体温管理”领域又放大招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公示显示,吉利控股集团联合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一举拿下三项关于车辆散热与排气系统的重磅专利。这些技术可不是花架子,直接瞄准了新能源车和混动车型的核心痛点——散热效率与空间布局,堪称让爱车时刻保持“冷静”的硬核解决方案!
一、散热器布局革新:风道优化,散热效率飙升
吉利新专利的核心亮点在于对散热器总成的巧妙布局。想象一下,车辆前格栅后方的空间就像一个精密的“风道工厂”:
先锋部队:中温散热器 安装在前方的“风口浪尖”——车辆前格栅处。它肩负重任,直接负责给电驱系统(电机、电控)和动力电池这两大新能源车“心脏”降温,确保它们高效稳定工作。
中坚力量:冷凝器 紧随其后,负责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专利特别强调,它的迎风面积比中温散热器大20%到50%!这就像给空调散热器配了个“大号风扇”,让气流更顺畅,制冷效果自然更给力。
压轴主力:高温散热器 负责传统发动机(混动车型)的散热,稳坐后方。虽然位置靠后,但得益于前方的精心布局,气流依然能高效流过。
核心优势: 这种“前中后”的梯队式布局,配合冷凝器更大的迎风面,像设计精良的“风道导流系统”,让每一缕穿过格栅的冷风都能被大化利用,显著提升中温散热器、冷凝器和高温散热器三者的散热效率。新能源车怕热?混动车散热难?吉利用空间换效率,这招高明!
二、模块化设计:装配维修,省时省力更精准
另一项专利则聚焦于散热器总成的“搭积木”智慧。传统散热系统安装复杂,零件多、定位难。吉利的新设计给出了优雅答案:
“骨架”定位: 高温散热器作为“基座”,直接与车身稳固连接。
“模块”快装: 中温散热器和冷凝器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通过专属的连接结构(第一、第二连接结构),像拼插积木一样,可拆卸地、精准地安装在高温散热器这个“骨架”上。
核心优势: 这套模块化设计堪称“装配工的福音”!安装过程变得异常灵活便捷,大大缩短生产线工时。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中温散热器和冷凝器的安装位置分毫不差,避免了因装配误差导致的散热性能下降。未来维修更换时,也能更快速精准地拆装对应模块,省时省力更省钱。吉利在制造工艺上的巧思,正悄悄提升着车辆的品质感和可靠性。
三、排气系统优化:空间魔术师,降噪又省地
除了散热,吉利还联合山东唐骏欧铃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车辆排气系统上玩起了“空间魔术”。新专利的核心在于巧妙布置尾气处理装置:
“后置净化,前置出口”: 尾气净化装置(如三元催化器)和消声器,被整体安置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后方。而排气管路的出口,则巧妙地设计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前方下方。
路径精妙: 尾气在后方完成净化和降噪后,通过管路绕行(或从下方穿过)到前方排出。
核心优势: 这种布局堪称“空间利用大师”!它有效释放了发动机舱后方和底盘中部的宝贵空间,为布置其他部件(如更大电池包、复杂管路)创造了条件。同时,将主要的噪音源(消声器)后置,有助于优化整车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表现,提升驾乘静谧性。对于空间寸土寸金的新能源商用车尤其重要。
吉利技术厚积薄发,引领行业风向标
这三项专利的密集落地,绝非偶然。天眼查数据显示,吉利控股集团手握5000+项专利,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同样拥有5000+项专利,其技术储备之深厚可见一斑。从核心三电到热管理,再到整车集成,吉利正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构建起强大的竞争壁垒。
这些看似“冷冰冰”的散热和排气技术,实则是保障车辆性能、续航、舒适性和可靠性的“生命线”。吉利此次的专利布局,不仅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的深耕细作,更体现了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洞察和工程化落地的强大能力。未来,搭载这些“冷静科技”的吉利新车,无疑将带给消费者更安心、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技术吉利,正用实力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
#吉利汽车 #新能源汽车 #汽车科技 #专利技术 #散热系统 #中国智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