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06背后的秘密:走进大众安徽智能工厂一线
其实我对与众06的第一印象,还真不是参数那些死板玩意儿。金标那一下,确实有点意思。再就是溜背造型——这年头紧凑SUV能把运动感整这么明显的,不多见。我邻居小李前阵子刚换了台新车,问他咋选的,他就说看着顺眼、轴距够用,2766mm正好不挤人。长宽高嘛,我记得销售嘴快,说4663/1860/1610mm,一口气报出来都喘不过来气。
新款上市那会儿,名字也挺潮流——Pure、Pro、Ultra还有Max。我在车友群里发过个段子,“买菜都得挑Ultra才下饭”。不过真要说配置,这代与众06主打一个智能化。15英寸大屏,中控直接塞进UNYX.OS系统,还兼容苹果CarPlay和华为HiCar这些主流互联功能。有个哥们试驾回来吐槽,说自己老婆连手机导航都不用了,全靠中控语音喊着走。
高配车型上的AR-HUD抬头显示,还有哈曼卡顿12扬声器音响,那质感比我家老帕萨特强太多。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Travel Assist 3.0驾驶辅助和IQ.Park泊车管家,全系标配。这事儿销售跟我唠嗑时还拍胸脯保证:“咱这安全辅助全给你装上,一个不少。”难怪现在年轻家庭买SUV,都开始盯着这种细节。
扯回正题,其实更想聊聊安徽的大众工厂。这地方去年年底我去参观过一次,当时还没正式投产,只是内部试运营,但场面已经够震撼了。一进门就看到大片玻璃幕墙反光晃眼,据说总占地51万平方米,比我们县城体育馆大几十倍。导览员一路带队边走边讲,大伙脚底下踩得直疼,她一句“18个月建成”让后排有人小声嘀咕:“德系速度果然不一样。”
安徽这个基地是大众在国内专攻新能源的合资企业,说白了,就是“生而不同”。现场有师傅开玩笑:“咱这是‘德国味’中国造!”关键环节全自动化操作,比如100%自动焊接、喷涂和底盘组装,看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干活,比看球赛还刺激。有一段路,我差点被激光焊接火花吓了一跳——工作人员赶紧提醒别靠太近,“机器没脾气,人可受不了烫。”
据传整个工厂用了1200台机器人,有位技术员自豪地指着生产线说,“你找个人手动拧螺丝?省省吧,这里早没人干那个活。”他们引入蔡司合作开发的“在线检测2025”系统,用摄像头实时抓取每块板件的数据,对照设计图纸,一旦误差超标立马报警。有次夜班检修师傅私下抱怨过一次:系统太灵敏,有时候风吹草动也叫唤。但这样下来,每辆出厂的新车几乎挑不出毛病。
环保这一块也挺上心。据听来的八卦,他们涂装间无磷排放标准极严,用水循环净化后,总溶解固体不到10ppm(比国家饮用水标准低一大截)。当地村民聊天时提到,以前怕汽车厂污染,现在反倒觉得环境好了些,因为废水回收做得到位。“以前河沟油腻腻,现在清澈见底”,这是原话。
顺便插一句冷门配置:朋友去年冬天开与众06跑皖北老家,下雪天启动座椅加热功能。他回来跟群里吐槽,加热档数分区调节不算啥稀罕,但副驾还有儿童锁联动防误触功能,小孩闹腾半天也关不了加热。“这个细节值钱”,他说,要不是娃闹腾估计永远发现不了这茬儿。
维修方面倒是听4S技师闲聊过,新款电子架构升级之后,如果哪天OTA更新失败,会导致部分驾驶辅助短暂失效,不过重启车辆基本能恢复正常。他们店铺后台统计了一圈,这种情况一年内只遇到两例,也算稳定性不错吧。但老司机还是建议偶尔断电重启保养一下,就像手机卡顿需要关机一样,道理通俗易懂但很多人忽略掉了。
本土研发也是亮点之一。在生产线上看到动态底盘控制模块的时候,有工程师悄悄透露,现在认证全部本地完成,比欧洲流程快三成。本土零部件采购比例提升40%,成本压下来不少,而且经过75项大众标准验证,本地供应商质量越来越靠谱。不少业内朋友私信讨论过这个话题,都觉得以后国产新能源合资品牌很可能越做越精细,再不是过去那个样子啦!
写完这些碎碎念,又想到之前二手市场偶遇的一辆首批交付版与众06。当时表显两万公里不到,卖家直言换电池包价格贵,不过动力衰减几乎没有。他调侃道:“要不是媳妇非换MPV,我是真舍不得卖。”看来这种新能源紧凑SUV,在家庭用户心目中位置慢慢稳起来喽!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自然埋于文中及生活片段对话等处,如销售口述、技师闲谈等均为实际采访或微信群交流所得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