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国产之光”遭遇设计质疑,问界M9的AB面
2025年3月,问界M9以52.98万元的起售价杀入豪华SUV市场,首月订单突破3万辆,成为现象级产品。这款搭载华为鸿蒙4.0座舱、ADS 2.0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型,被视为中国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里程碑。然而,其设计却陷入争议——奔驰一名匿名工程师公开指控,问界M9的侧面线条与迈巴赫GLS高度相似,涉嫌专利侵权。
问界M9的诞生,是华为“技术赋能”战略的深化。作为鸿蒙智行生态的旗舰车型,其设计语言被称为“极致美学”,融合了华为对科技与豪华的理解。但此次设计争议,暴露出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突破时面临的挑战:当技术实力已能比肩外资品牌,设计领域的“原创性”是否成为新的短板?
市场环境方面,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5%,但50万以上豪华市场仍由奔驰GLS、宝马X7等车型主导。问界M9的热销,本质是技术平权与品牌自信的双重胜利。但设计争议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其高端形象,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正文:解码问界M9的设计争议与技术实力
设计争议:从专利图到实车的“线条重合度”分析
奔驰工程师的指控聚焦于问界M9的侧面线条。通过对比迈巴赫GLS的专利图与问界M9的实车图,可以发现以下相似点:
腰线走势:两车均采用“上扬式腰线”,从前轮拱延伸至尾灯,形成俯冲姿态。
D柱设计:D柱均采用“隐藏式”设计,与后窗玻璃融为一体,营造悬浮车顶效果。
轮眉造型:轮眉均突出车身,搭配大尺寸多辐式轮毂,强化力量感。
然而,从专利法角度,侧面线条的相似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专利法》,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以图片或照片中的形状、图案为主,而汽车侧面线条属于“局部设计”。若问界M9的整体造型、前脸设计、尾部设计等与迈巴赫GLS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不构成侵权。
此外,问界M9的设计团队曾公开表示,其设计灵感源自“东方美学”,如车身线条的“气韵生动”、D柱的“天圆地方”等。这种文化叙事,是否成为其规避设计争议的“护城河”?
技术配置:从鸿蒙座舱到ADS 2.0的“科技豪华”
抛开设计争议,问界M9的技术配置堪称“堆料狂魔”:
1. 鸿蒙4.0座舱:三联屏+AR-HUD的“沉浸式体验”
车内采用12.3英寸液晶仪表+15.6英寸中控屏+12.3英寸副驾屏的三联屏设计,支持鸿蒙系统跨设备流转。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可将导航信息、车速、ADAS提示等直接投射在挡风玻璃上,与实景道路无缝融合。
2. ADS 2.0高阶智驾:无图方案的全场景覆盖
搭载华为ADS 2.0高阶智驾系统,配备1个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7个摄像头,支持无图NCA功能,覆盖99%路况。实测显示,其高速NOA进出匝道、超车流畅,城区NCA可应对施工路段、非标车道等复杂场景。
3. 增程式动力:1400km续航+4.5秒破百
问界M9提供增程式与纯电版两种动力,其中增程式车型搭载1.5T四缸增程器,最大功率112kW,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00kW,零百加速4.5秒,CLTC综合续航达1400km,纯电续航200km,支持快充,30分钟可充满80%电量。
用户反馈:设计争议未影响购买决策,技术实力成核心吸引力
尽管设计争议引发关注,但问界M9的用户反馈显示,其技术实力才是核心吸引力:
智驾体验:90%用户认为ADS 2.0的城区NCA功能“接近人类驾驶”,尤其点赞其拥堵路段跟车、红绿灯启停的平顺性。
座舱交互:85%用户认可鸿蒙4.0座舱的跨设备流转功能,认为其“比BBA的车机更智能”。
动力性能:75%用户对增程式动力的续航表现满意,认为“没有里程焦虑,比纯电车更实用”。
竞品对比:问界M9、迈巴赫GLS、理想L9设计语言大PK
从对比来看,问界M9在设计上虽与迈巴赫GLS有相似之处,但其技术配置已实现全面超越。而设计争议,更多是市场对“国产高端”的严格审视,而非实际法律风险。
总结:问界M9的争议与机遇,一场“高端突围”的必经之路
优势重构:技术实力掩盖设计争议,用户口碑支撑高端形象
问界M9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通过华为智驾、鸿蒙座舱等技术,重新定义了豪华SUV的价值标准。其热销不仅源于产品力,更体现了用户对中国高端制造的情感认同——当国产豪车不再只是“性价比突围”,而是成为“技术标杆”,这场由技术创新驱动的消费革命,正在重塑全球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价格锚点:52.98万起,顶配占比超60%
当前,问界M9起售价为52.98万元,但60%用户选择顶配(61.98万),叠加双拼色车身、22寸轮毂等选装件后,实际客单价突破58万。相较于迈巴赫GLS(起售价183万),问界M9价格仅为后者的30%。这种“技术降维+价格平权”的策略,使其在高端市场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未来展望:从“设计争议”到“原创自信”的进化
问界M9的设计争议,暴露出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突破时面临的挑战:当技术实力已能比肩外资品牌,设计领域的“原创性”是否成为新的短板?然而,从用户反馈来看,技术实力才是核心吸引力,设计争议更多是市场对“国产高端”的严格审视。
未来,随着华为在智驾、座舱领域的持续迭代,以及问界设计团队的原创能力提升,问界M9有望在豪华SUV市场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而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这场争议更像是一次“成人礼”——当技术平权打破品牌壁垒,高端车的定义权,终于回到了消费者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