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续航最长的Model Y今天上市了,真不是开玩笑。这次不是宣传战,数据摆在眼前:长续航版本的CLTC续航达到821公里。其实我稍微琢磨了一下,按照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看,实际续航能超过600公里。你说这个续航在纯电动车里,是不是甩很多同行几条街?用1200多公里只充一次电的广告语去描述,基本上也不算夸张(这段先按下不表)。光数据说话,背后藏着的,是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那些年努力的成果。
具体到用户层面,比如我家那位电车迷朋友,最近换了新车,也考虑过续航。点开配置单,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续航数字,几乎让他低头算了半天。有人会问:这续航靠谱吗?我觉得靠谱与否,得结合实际试驾和百公里耗电来判断。有个朋友前几天买了个续航700公里的国产品牌,他跟我说:我平常开,不停车基本就300-400公里就告诉电量告急了。他那个续航跟实际表现差不少,这也是合理的。毕竟,厂家标的只是理想值。
这次Model Y的实际续航,如果说超600公里,是真的,这在目前市场差不多算顶尖水平了。但,我得说,别光盯着极端数字,要看实际跑。比如我自己用过一两次纯电车,除了续航,还得关心充电便利性、充电速度。按我估算,要达到600多公里的续航,就得用大容量电池,换句话说成本也会高出不少。价格方面,也没得吹:28万多就能提车。你会不会觉得很便宜?我这里有个63寸屏幕,算下来,大概是:如果整车电池成本占整个车价的35%左右,那电池就得拆开算,成本很大一部分都被压缩在这块大单元里。
这价格,咱们对比同价位车型,差不多一半的车型还没走到这一步。比如那个名字都不记得了的国产品牌,续航天天吹220公里,实际也就150左右。反正我觉得,最大变化不是续航快多少,而是可能用得更远了。你不觉得,很多人其实在意的不是最高续航,而是:我平时能不能用一天不用担心?这个差别挺大的。
说到这,我又想起一个问题:这个续航能不能稳定?毕竟,现在很多车砸锅都在续航表面数据上玩猫腻。奇怪的事我也遇到不少,比如某品牌极限续航上线后,实际驾驶体验一半都是空话炮。实际上,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都是影响续航的关键点。它们就像你手机的芯片和散热一样,离不开靠谱的设计。我过去翻阅过一些资料,碰到一款车,宣称续航770公里,实际开下来最多也就600出头,偶尔还要关空调、关闭多媒体,才能达到这个数字。
还能不能更折腾点?没细想过,但我猜测:这个821公里的数字,可能是依托测试工况,跟现实驾驶环境还是有差别的。毕竟,天气、路况、载重都影响续航。比如我认识的那个跑快递的师傅,告诉我平常出门都是装满电,跑快递150公里就得充一次。这差距还是挺大的。难不成大家都用一模一样的测试模式去核算?可惜我没有办法验证,只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说。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就是续航长也带来后续的压力。你说负责充电设施的,压力大吧?就像我有次出远门,发现高速充电站都排满了队,等个半小时才能插上。这次的续航提升,是不是会让路上便利变得更重要?毕竟,续航长大了,如果充电不方便,反而会打折扣。你说我这样说有没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毕竟,电车的实际体验还牵扯到很多细节。
留个问题:长续航的Model Y,未来真能做到每日无忧出门吗?毕竟,车子不仅是数据堆出来的,还是实实在在用起来的。就像你家电饭煲,买回来只为了煮饭,结果一用发现,功能丰富版的反而麻烦。汽车也是一样,是不是?(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二手市场,想必这次新推出的精神面貌颠覆了很多人:原来想买二手Model Y 也能享受到这么长的续航,相当于买个备用燃料。想象一下,很多准新车加价,价格还能维持得住么?反正我猜测,这次新车价格不只28万那么简单,零配件折旧什么的,估算都挺复杂。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录了去年见过的一单交易:一辆准新的Model Y,行驶了不到1万公里。车主说:你要是续航不行,小心用到后期。结果当时老板给出的价格,只比新车便宜了不到5万。现在这个数字,你看,差距就不大了。也就是说,很多人觉得二手的新车感很重要,但背后潜藏的,是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一直觉得,车商们还是挺微妙的:他们愿意承担风险吗?还是说,最终还是看买家胆子有多大。
马上就有人问:这新车未来保值率会不会升高?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我曾经在朋友圈看过一段趣话:电动车的保值就像手机一样,越后续软件优化越多,旧车就越黯淡。再加上,续航本身一变,二手车就会被重新定价。极端点说,续航长的车,使用年限可能更长,倒也不一定纯粹坏事。反正我觉得,未来能不能真正用长续航玩死二手市场,还得看后续充电站布局和技术成熟度。
你会不会觉得?这长续航背后,暗藏的可能不仅仅是用户体验提升那么简单。它可能还会引发一场二手车价格战。当价格低,性能又这么吸引人时,市场的筛选机制应该会变得更激烈。有人会说:那我宁愿等下一代,续航还能再突破。不得不说,科技更新的速度,比我预想中的快得多。
(其实我刚才在相册里翻看过一辆特斯拉老款的图片,感觉那会儿续航还没这次高。不可思议,变化就是这么快,似乎一年能经历好几代。你觉得,车价对续航的拉动作用大吗?或者说,技术突破是不是本质的动力?对比那些芯片厂,电池厂,研发的资金投入,我总觉得钱越砸越有用。)
不能不留一点悬念:这次的长续航车,是不是其实还埋伏着其他隐藏技能?C位的是不是属于电池+软件的结合?还是说,人工智能会让续航更智能?这些,我都留着脑洞,下次细聊。
也许未来的某天,续航不再是问题,而变成了标准配置。你是不是觉得,这一步,只是刚刚起步?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