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现在真是挺火爆的,前几天和朋友聊起,他跟我说他10月30号去店里转了个大定,今天11月12号,车都到了。这种交付速度,放在刚出厂的新车型里算是不错了。可是产能上能撑得住吗?李慧给了个比较确切的数据:腾势N8L的日均产能大约在二百多台,不到300台。粗略算算,一个月七八千台下线,基本跟订单差不多。这样一来,月销量过万看起来不是梦。
说实话,刚听到日产仅200多台时,我有点皱眉。说实话,200多台这个数字放在哪,既不是特别低,也不算特别高。毕竟豪华车的品质要求摆着,产线稍有松动,品质就会打折扣。李慧强调腾势是豪华品牌,必然优先保证品质。这话没错,毕竟市场上不少车型冲量冲成渣,消费者跑得比进厂的还快,这得多伤品牌的根基啊。
我还记得上次去腾势厂区踩点,有个维修工对我说:他们现在监控每一道焊点,每个螺丝的扭矩,怕一松一紧出现偏差,车都不放行。这话让我对腾势N8L的质量管控多了几分信心,但也说明产能提升真得分阶段来,不能一味追数量。拿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两个月该品牌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设备,连比亚迪副总裁赵俭平都亲自盯着工厂,这种资源倾斜,不是在吓唬人。
我得自我纠正下——我前面说的日产仅200多台,太单一地看数字了。其实从项目研发到生产供应链博弈,这200台日产数字背后还牵扯出不少细节。就像做饭,不是把材料一股脑扔锅里就成了饭。原材料、零部件配套、工艺流程都要按顺序来,有些环节一卡顿,产能就全部跟着掉链子。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太大,芯片、电池原料都会影响产量。
有意思的是,虽然订单火爆,但生产跟不上,腾势采取了三班倒扩产模式,目的就是把这火爆的势头往前赶。有人说这三个班次真是累死工人了,我倒觉得这背后是品牌拿质量跟效率做平衡的挣扎。况且,网络上不少朋友质疑这火爆是不是昙花一现,毕竟腾势N9之前也有火爆的订单,结果销量很快跌下来,很卷心菜的节奏。
这让我想起那次和一个做4S店销售的老哥聊天,他说:N8现在火得不得了,试驾都得排队,顾客没提‘等车’二字,但咱们压力大,客户关注保值率,这种新车型没历史数据,心头总打鼓。我也算粗算过,类似价位的SUV,腾势N8L保值率可能得练个3-5年才见真章。别看它现在火,别忘了豪华SUV市场竞争多激烈,同价位的BBA和蔚来时不时就来刺激。
没细想过,腾势的月销量能不能冲破1万大关后,就稳稳往1.5万、2万迈进呢?三班倒和资源倾斜能持续多久?这些都是悬念。这不光是生产线问题,也是品牌口碑和产品力的考验。谈到这里,有点偏题,可是你想想,这和我们平时买手机差不多:刚出的旗舰总有人抢,但抢个几年后,换机需求淡了,销量自然掉得厉害。这模式放汽车上,还是挺现实的。
再说一个比我想象中实际的细节,那天试驾完N8L后,车内那块中控屏幕的反应速度让我挺惊讶。相比同价位某国产SUV,腾势中控反应快了近一倍(这数字属于体感、样本少),科技感是加分项。这细节对品牌豪华感很重要,毕竟,内饰和用户体验也是买单关键。
说到供应链,我拿生活中的做饭比喻:就是你做一道复杂的菜,不仅要菜新鲜,调料还得按程序放入,还得有人监督火候、味道,这才能保证出锅有滋味。产线也是这样,零件到位了还得严格装配、检验,这没法一蹴而就。
其实我挺好奇,大家心里对腾势N8L的期望有多高?月销破万后,是继续看质量、价格这块,还是期待更高的销量去抢占市场?毕竟,每辆优质车背后的成本和售价对消费者来说都是现实问题。腾势把资源往N8L挤,其他车型会不会受影响?(这段先按下不表)
刚才提问了几遍,不知道你怎么看这车的未来销量和品质平衡?毕竟谁不想买得安心、开得顺心?
算算,如果以现在日产200多台算,月销七八千台,按市场需求和资源倾斜,量产扩能的天花板估计不会太低。只是,这要慢慢走,别像以前N9那样火爆了又静默消失。你有没有碰到卖得特火但交付慢的车?买车等成这样,心里是啥感受?
我倒是觉得,腾势N8L不光是卖车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对比亚迪高端战略的硬核测试。未来几个月,销量、口碑、质控三者如何平衡,真是值得盯着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