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的尺寸、轩逸的价格,东风日产N7我的体验分享
第一次坐进东风日产N7的驾驶座时,我忍不住感叹:“这车真是把合资品牌的‘底牌’掀了个底朝天!”11.99万起的中大型纯电轿车,轴距2915mm逼近比亚迪汉EV,价格却和轩逸油车平起平坐——这种“降维打击”,恐怕只有被自主品牌逼到绝境的合资大厂才敢出手。而当我深度体验过N7后,更确信它绝不是简单的价格战选手,而是一台重新定义合资电车价值标杆的诚意之作。
---
一、设计:新势力的“皮”,日产的“魂”
初看N7,你会误以为它是某家新势力的新品:封闭式前脸、发光星环灯带、无边框车门,甚至尾部的“NISSAN”字母标也是日产全球首次启用。但细品之下,日产的精髓仍在——比如前脸巧妙保留V-Motion设计语言,将镀铬饰条转化为可编程的“魔法画布”灯语系统(选装后支持虎牙大灯动态图案),既前卫又不失品牌传承。
侧面的溜背轿跑线条配上隐藏式腰线,风阻低至0.23Cd;19英寸轮毂(高配)搭配玲珑运动胎,暗藏一丝性能基因。最让我惊喜的是电动尾门设计——同级少见,后备箱进深足够塞下两个28寸行李箱,家用完全无压力。
---
二、智能座舱:8295P芯片+AI座椅,合资车机“翻身仗”
拉开车门,理想L系风格的极简座舱扑面而来。但当我触控15.6英寸2.5K悬浮屏时,瞬间理解为何媒体称其“看齐小鹏P7+”:
- 骁龙8295P芯片+32G内存,安兔兔跑分超110万,操作丝滑堪比旗舰平板;
- DeepSeek-R1大模型语音助手能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甚至能联动华为HiCar/苹果CarPlay;
- 三边超窄边框(黑边仅5.6mm)和磨砂背板处理,连屏幕背面细节都照顾到位。
真正的王炸是AI零压云毯座椅(Pro/Max版标配):主副驾内置49个传感器+19个气囊,一键启动后自动根据体型调节侧翼、腿托支撑,配合翻毛皮材质和双头枕音响,长途驾驶疲劳感大幅降低。更贴心的是冷暖冰箱——5.8升容量支持-6℃到55℃温控,开盖瞬间中控屏自动弹出温度菜单,仪式感拉满!
---
三、空间:2915mm轴距的“移动大沙发”
作为“日产大沙发”的纯电继承者,N7的空间设计堪称教科书:
- 前排头部一拳四指,全景天幕替代遮阳帘,开扬感十足;
- 后排膝部三拳+头部一拳,加长坐垫完美承托大腿,右后座还带“老板键”(副驾前移拓展空间);
- 7.1声道14扬声器音响配合漫反射氛围灯,夜间行车静谧慵懒。
有趣的是,工程师刻意将车长控制在4930mm(比汉EV短7cm)。“超过5米的车进老小区停车是灾难,”日产工程师笑道,“我们要的是天籁的享受,轩逸的灵巧。”
---
四、驾驶:防晕车黑科技+GT-R基因调校
我试驾的200kW顶配版(73度电池,CLTC 635km),城区能耗仅14-15kWh/百公里。最颠覆认知的是它的全域智能防晕车系统:
- 双模式动力标定:舒适模式下动力如天籁般线性柔和,拥堵跟车不点头;运动模式瞬间唤醒200kW电机,推背感随叫随到;
- 舒适刹停技术:制动末段自动释放制动力,杜绝“踩停点头”;
- GT-R团队调校底盘:悬挂初段保留路感,后段韧性十足——看似矛盾,实则专治电车眩晕!
为什么硬底盘能防晕?工程师解释:“软悬挂拉不住车身,乘客反而容易上下晃晕。我们通过紧致底盘抑制抛跳,让车身更快复位。”实际体验中,碾过井盖时传递到座椅的震动干净利落,过弯支撑性甚至带点德系味道。唯一可升级的是轮胎——若能换静音胎,NVH表现会更完美。
---
五、市场成功:性价比只是敲门砖
上市50天大定破2万,日产N7的爆火绝非偶然:
- 入门版即配8155芯片+3C超快充+全域防晕车,拒绝“丐版套路”;
- 顶配14.99万堆满8295P+高速NOA智驾(Momenta方案+Orin芯片),比新势力便宜5万+;
- 超60%用户选顶配,证明智能化体验才是杀手锏。
东风日产销售副总高政浩点破关键:“中国团队主导研发,才能12个月量产4款新车。”本土化决策让N7精准命中家庭用户需求——要舒适、要智能、更要务实定价。
---
写在最后:合资电车的“觉醒时刻”
开完N7后,我理解了为何网友调侃:“日产这是把牙膏挤爆了。”它用轩逸的价格提供天籁的空间、新势力的智能和 GT-R 团队的底盘功底,更难得的是不靠减配压价——全系3C快充、防晕车技术、L2级智驾(中配起)等核心配置一视同仁。
如果说降价是合资品牌的“求生欲”,那么N7则展现了转型的诚意与执行力。正如一位车主留言:“以前买合资图省心,现在买N7是图它既省心又聪明。”这台车或许不完美,但它让市场看到:传统车企一旦认真造电车,爆发力远超想象。
(END)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