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在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日元持续走高的压力,以及中国市场竞争不利的局势下,日系车企正面临着销量与盈利的双重压力。

文 / 卢山

2025年上半年,丰田全球销量同比增长7.4%至554.5万辆,创三年新高。

随后丰田宣布,将2025年产量目标提高到1000万辆。但几乎同一时间,丰田也发布盈利预警,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大幅调低16%。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这种看似矛盾的数据预期,实际上并非丰田独有,而是揭示了目前整个日系汽车的困境。在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日元持续走高的压力,以及中国市场竞争不利的局势下,日系车企正面临着销量与盈利的双重压力。

销量两极

从今年上半年的日系车企销量数据来看,丰田表现出惊人的竞争力。但除了丰田之外,其他的日系车企情况并不乐观。本田、日产、马自达等几大日系车企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

这其中,动荡中的日产无需多说。而本田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北美市场集中抢购的7.6%高增长,掩盖不了其在包括日本本土、中国、欧洲、东南亚市场的不振。

除此之外,包括马自达、斯巴鲁、三菱在内的几大日系品牌,都极大依赖北美市场。而众所周知,目前美国的态度阴晴不定,让这几个品牌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因此,丰田一枝独秀,其他日系调整追赶的局面,大概率会延续到下半年。甚至在未来几年中,日系在全球都会出现两极化的表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几点——

首先,是混动技术的大受欢迎。

无论是在北美还是在全球,混合动力都是一项广受好评的技术。丰田作为最早布局混合动力的车企,得到最大收益。尽管其他日系品牌也有自己的混动,但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都不及丰田。

丰田最新的第六代THS混动系统已经随全新一代RAV4发布。更高性能、更大电池、更快充电,新一代的丰田混动不光是让北美市场感到震撼,即使放在插混、增程到处跑的中国市场,同样极具吸引力。

第六代THS混动系统,让丰田在纯电和燃油之间找到了足够有竞争力的平衡点,保证了丰田后续市场表现的基本盘。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除了与中方合作开发纯电产品之外,导入第六代混动之后,丰田在插混市场上将增强自己的话语权。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此前本田修正了自己的电动化战略,大幅削减纯电研发投入,转而将重心放在混动身上,说明本田已经意识到全球汽车趋势的变化。按照计划,本田从2027年起的四年内,在全球推出13款下一代混合动力车型。

其次,本土化速度的差异性。

丰田近年来持续推进全球化生产布局,尤其在北美市场采取了深度本地化战略。本土化深度决定了成本,特别是在美关税的重压下,丰田的优势也体现了出来。

在加拿大市场,丰田重点布局新能源领域,其位于安大略省的剑桥和伍德斯托克工厂不仅承担着RAV4等主力车型的生产任务,更新增了电池组生产线,为下一代混合动力及电动车型提供核心部件。

不仅是在北美,在中国,丰田的本土化转型也明显走在了其他日系的前面。从ONE R&D研发体制改革,到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建立,再到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推出了铂智3X、铂智7、bZ5等中国原创新能源车型。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几乎同样的模式,也在其他几个日系品牌之间推进,但推进效率却不尽相同。这其中既有推动意愿的因素,同时也受企业规模的影响。丰田本土化转型的速度和坚定性,远超过去外界的预期。这也决定了丰田一步先步步先的局面。

利润成迷

在丰田发布盈利预警的几乎同时,本田、日产、马自达等品牌也发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4-6月)的财报,利润数据均出现大幅下跌。马自达更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将下降超过八成。

尽管在7月底美国政府将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税率从25%下调至15%,但时至今日,15%的新关税仍未落地。

高盛证券预测日本7大车企的关税影响将从3.47万亿日元缩小至1.8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的降幅将从47%收窄至25%。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而根据行业人士的预估,新政晚一天落地日系车企就会损失约30亿日元的利润。这就不难理解,此前丰田、本田、马自达等日本车企,给出悲观盈利预期的原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已从25%下调至15%,但与抢购期仅2.5%的关税水平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

是通过降价牺牲利润保持销量,还是通过涨价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也是影响下半年销量走势的最重要的因素。

此前,已有马自达、三菱、斯巴鲁几家日系车企在美国宣布涨价且涨幅巨大,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说明了他们的选择。而对于规模更大的丰田、本田和日产来说,今年大概率会保持价格稳定。但未来是否会出现整体涨价潮,仍然有待观察。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无论是牺牲销量,还是牺牲利润,对过度押宝于北美的日系车企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正如马自达现任社长兼CEO毛笼胜弘所说:“这是现实性的极大负担。”但对于在中国市场陷入苦战的品牌来说,这似乎又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中国走势

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足以成为日系车企平衡北美的重仓之地。但对于大多数日系品牌来说,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的至暗时刻,也为全年的销量走势蒙上阴影。

但率先转型的品牌,必然也能最先走出黑暗。今年上半年,丰田是唯一在华实现正增长的日系车企。其中,广汽丰田同比正增长超过16%,这个数字放在所有合资品牌中也名列头筹。

很多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铂智3X取得的现象级成功。但对于百万级的合资车企来说,能够持续逆势向上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多维度的。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目前,日系在中国市场仍在筑底阶段。尽管新的技术产品、新的经营模式都已初见端倪,但成效如何仍需时间检验。

日系品牌的传统优势,包括品牌、品质、服务、性价比等方面,才是让广丰和一丰得以在这个阶段增长的关键要素。

除了技术、体系和产业链层面的深度本土化之外,营销和传播的本土化也是让丰田表现突出的原因之一。

广丰提出的“大厂兜底”和一丰的“时光焕新”,都是基于中国市场环境和本土消费趋势做出的有竞争力的营销创新。实质上,也是对于丰田,对于日系在品质和服务这一传统优势上的捍卫和锐化。

「汽车人」日系车企的喜与忧-有驾

就今年下半年而言,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仍将陷入苦战。但苦战中蕴含着机会,未来两年就能见分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