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倍还是4倍?一句话吵翻车圈!”
今天一大早,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转了一条长文,评论区直接炸锅。
一边是“术业有专攻”,一边是“科班出身也没听过”,硝烟味隔着屏幕都能呛鼻子。
到底谁在较真,谁又在玩文字游戏?先把瓜摆好,咱们边吃边说。
一汽丰田高管赵东公开开炮,说小米YU7宣传的“轮轴比3倍”算错了,按他算法得4倍;小米没回嘴,专家下场解释:小米其实玩的是“轮距比”。
一句话,车还没上市,概念先打起来了。
一、把概念说人话:轮轴比到底是个啥?
老百姓买车,尤其怕听黑话。
轮轴比?轮距比?听着像高数。
其实一句话:用轮胎当尺子,量车身。
• 小米版算法:前后轮之间能塞3个轮胎=轮轴比3倍。
• 丰田版算法:轴距÷轮胎直径=4倍。
两边尺子不一样,结果当然打架。
就像有人拿“步长”量房,有人拿“米尺”量房,谁说谁有理。
二、谁对谁错?别急着站队
我问了身边修车二十年的老哥,他听完直挠头:“我天天修车,也没见工单上写轮轴比。”
汽车工程师曾先生也摊手:传统教材里确实没“轮轴比”仨字,但营销讲究“看得懂”。
把“轮距比”翻译成“轮轴比”,听着顺口,画面也直观——3个轮胎排排站,车身修长,颜值在线。
所以啊,这不是算错,是“翻译”误差。
小米把行业黑话,换成了买家能秒懂的“大白话”。
对还是错?得看你站在黑板前,还是站在4S店前。
三、跟风3倍,谁在抄作业?
好笑的是,小米刚喊完“3倍”,友商们立刻跟上。
东风日产N7、智己L6、享界S9T,宣传海报齐刷刷“3倍轮轴比”。
问界M5 Ultra更早,2.9倍都敢往上写。
赵东喊话:“别连错误答案一起抄!”
网友神补刀:像不像考试时抄学霸,连名字都抄串行。
四、我的看法:概念可以新,算盘得打精
作为一个开过三辆代步车的老编辑,我对术语没感觉,对钱包很在意。
名字再花哨,最后还得落到体验:
后排能不能跷二郎腿?
高速飘不飘?
油耗亲不亲民?
小米把“轮距比”包装成“轮轴比”,其实是给消费者一把肉眼可见的尺子:
3倍,看着修长;4倍,看着霸气。
只要最后量产车真好看、真好开,谁还抠字眼?
反过来,如果车本身拉胯,你叫“黄金比例”也没人买单。
五、留给评论区
术语之争,说白了就是流量之争。
小米蹭热点,一汽丰田蹭小米,网友蹭瓜。
你站谁?
A、小米重新定义,值得点赞。
B、丰田较真,学术严谨。
C、买车只看优惠,管它几倍。
留言区开麦,咱们不吵概念,吵吵性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