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车规级智能汽车数字化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祺迹是广汽“祺”字辈中最特别的一个:其商业模式在行业内“独一无二”,没有任何一家完全相同的竞品企业。
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现场,祺迹汽车总经理肖宁在接受专访时,对“独一无二”的解读是“类似的有,但完全一样的没有。”肖宁的介绍中,祺迹汽车主要是为商用车下半场提供基础服务,总结起来有四个特点:
一是公司所有产品都是基于一个底盘架构来完成,包括出海产品;二是业务范畴覆盖客货两运,以及出行服务、城市服务;三是产品为无人化,除了整车,还提供底盘以及技术等解决方案;四是生产包括海外工厂等重资产委托外部组织,祺迹专注于数字化底盘的研发和创新。
据介绍,祺迹目前已有三款产品,虽然其中出海欧洲的电动化LCV还在测试阶段,但样车已经运往海外进行展示推广。
肖宁表示,祺迹未来主要是做智能汽车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待时机成熟时不排除会考虑上市,募资做更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引领。这也是广汽对祺迹的期望。
数字化底盘为核心,主要是车规级
商用汽车观察:祺迹聚焦整车新物种研发与销售,包括核心零部件、数字化以及新能源轻商,具体业务范畴是什么?这里的新物种特别是整车新物种怎么理解?
肖宁:我们做了很多创新,车型新、赛道新、模式也新,核心业务实际上是要打造商用车下半场智能化所需的基础设施,主要是车规级数字化底盘,而且软硬件一体。
这些都是新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先做一些单品,主要是围绕三大类业务方向开展:一是集体出行,二是物流运输,三是城市服务。这三大领域会独立打造一些单品,数字化底盘的性能优势通过这些单品展示出来,从而反哺底盘销量,这是基本商业思路,可以说我们主要业务是围绕数字化底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商用汽车观察:您说的单品是指整车产品?
肖宁:是的,我们有三款车,第一款是L60,公共出行小巴或叫微型巴士,支持L2和L4不同级别智能驾驶,全冗余;第二款是无人轻卡,目前是物流行业载货量最大线控底盘,而且没有驾驶室;第三款是出口欧洲的电动LCV。
商用汽车观察:计算过一款产品销售多少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肖宁:一般商用车的规律是单品1.5万辆就可以达到收支平衡,但我们是一个架构,有整车,也输出底盘,所以我们是计算每年多少台套,这样几个维度叠加起来,可以快速上规模,快速达到盈亏平衡。
覆盖客货两用及城市服务,业内无完全同类模式
商用汽车观察:轻卡在城市道路实现无人驾驶并不容易,这种情况下祺迹为什么把它作为三大核心之一?
肖宁:无人轻卡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是为某个头部平台客户定制的车型。有了客户需求,我们快速响应,一个新物种也就呈现出来。这揭示了这个行业的需求刚刚开始,很多大型园区内部需要这样的轻卡,也就是客户的需求,推动了我们的创新。
为什么我们能快速做出这些产品呢?因为我们的底盘是一个模块化,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设计,比如L60,在模块化底盘基础上迅速搭建起来。
未来路权的路径也很清晰,因为Robobus和Robotaxi已经有路可寻,轻卡应该也会按照Robobus和Robotaxi的思路,门槛一定是车规级,然后积累一定里程,包括各地基础条件达标后,安全员可以移动到远程,甚至去掉安全员,这个路径已经在Robobus和Robotaxi走出来了,延伸到轻卡指日可待,但过程必不可少。
商用汽车观察:祺迹致力于用平台架构去突破商用车车型界限,祺迹具体是一个整车企业还是平台公司?与如祺有区别和关联吗?
肖宁:分两层回答,第一是平台有两个不同范畴,一般指车型底盘架构,也就是底盘平台,这个是开发层面的平台;第二个是如祺出行这样的智驾运营平台,各种资源在上面进行多边交易。
祺迹目前是车型平台概念,而出行平台、物流平台、城市服务平台都是祺迹的客户,祺迹为这些平台客户服务,为它们做智驾基础设施。也可以这样理解,智能汽车如果是一个有机体,智驾平台做大脑(智驾和调度),我们做小脑(域控)和肢体(可行驶底盘),每个企业都有生态位,祺迹的生态位是做小脑和肢体。
商用汽车观察:是否可以理解,祺迹的主要客户是平台客户?
肖宁:是的,譬如物流平台公司等是我们的客户。祺迹为客户提供的商务车覆盖3.5吨到6吨甚至8吨的轻型车,可以说城市里面除了私家车,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应用场景,为客运、物流、服务都可以提供产品。
商用汽车观察:这种模式很有创新,但实现起来很有难度?
肖宁:对,实现起来很复杂。
商用汽车观察:祺迹汽车模式,目前在国内有类似的竞品企业?
肖宁:目前完全一样的没有,但是想法相近的有,我们这样叠加在一起,专注于做底盘的没有。
坚持国内外两个蓝海,海外以LCV为主
商用汽车观察:祺迹的海外战略是什么?
肖宁:目前为止我们坚定选择两个蓝海市场:一是中国的无人物流正在快速爆发,2024年到2025年预计销量增长近10倍。二是海外电动化物流市场,尤其是以欧洲ELCV为主。
我们为什么会两个市场都做呢?因为这两个市场可以用同一个底盘解决,而且这两个市场都处于拐点期和爆发期。
商用汽车观察:海外市场重点是哪些国家或地区?
肖宁:重点是像德国、法国这样市场相对成熟且LCV应用广泛的国家和地区。
商用汽车观察:与戴雷的合作公司在德国,是技术出海模式?
肖宁:总部在德国。技术出海还是产品出海,根据海外关税和区域壁垒来灵活操作,开始整车为主,后面可以灵活调整。
海外战略我们采取了非对称战略,我们的智能底盘根据国内需求去迭代,在海外不做大投资,采取一个轻量化方式。同时,海外需要解决销售渠道、品牌认知、文化融合等课题,但商用车又需要贴身服务,以及深度定制,所以我们就用了一个创新方式,投资孵化海外伙伴的创业公司,比如戴雷的公司是一个欧洲本地创业公司,但用的是中国的产品力,中国的数字营销手段。
商用汽车观察:目前祺迹汽车智能化发展情况如何?
肖宁:我们是智能驾驶基座,自己不做构成大脑的智驾算法,但为实现线控底盘的超凡驾控响应,我们在构成小脑的底盘域控及算法上做了不少工作,尤其是规模化应用,需要全冗余线控底盘。
我们的线控底盘有两大特点:一是车规级,符合工信部公告;二是全冗余,尤其是去掉安全员之后,需要必备的安全等级,比如制动、全自动转向,都是冗余设计。
底盘技术持续迭代,祺迹任务是引领行业
商用汽车观察:解决方案除了自研,还需要生态协同,祺迹考虑哪些生态协同,特别是与广汽?
肖宁:这些新业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我们首先是开放态度,开放自驾接口,可以为所有的算法公司定制需要的车。对于平台公司因为本身有算法,也有运营场景,我们提供定制服务,大家共同促进生态快速成长,因为有量才有生态的迭代和进化。
第二个角度,祺迹底盘通过场景驱动,实现性能自迭代,这也是开放底盘的原因,大家都用祺迹模块化底盘,可以快速上规模,积累场景,让底盘性能更好,成本更低。未来数字底盘是一个摩尔定律概念,两三年就会迭代,但成本还能下降。
广汽对我们支持非常大,一是供应链,可以共用传祺、埃安的供应链。第二是技术,尤其是三电、电子电器等技术。第三是生产和品控,广汽负责产品生产和品质把关,祺迹专注于研发和销售。
商用汽车观察:祺迹在广汽大商用车战略里面,担负一定责任吗?还是两个体系。
肖宁: 2024年广汽商用车战略发布会上,祺迹发布了L平台,代表新轻商平台架构,领程发布了重卡以及皮卡。广汽希望我们不断去探索前沿技术,尤其是保持线控底盘的迭代,并带动起广汽轻商板块。
商用汽车观察:您如何看中国商用未来十年,祺迹将扮演什么角色?
肖宁:商用车本质是降本增效,每一次变革都是成本革命的推动。目前电动化渗透率越来越高,本质是电动化节约能源成本。
接下来一定是智能化时代,有效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或降低高危岗位风险。
第三是提效,提效要通过数字化运营来实现,包括共享运营,把贵的东西和个性化的东西分开,与集装箱概念一样,贵的是“驾”,是车辆可行驶底盘的部分,个性化是"舱",所以第三步也可以叫舱驾分离。
对于未来,广汽希望祺迹紧扣行业变革,顺势而为,可以一直引领技术体系,包括商业模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