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启源A06发布了,有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价格重叠但各自优势明显,购车用户应结合续航、安全和养护成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长安启源A06刚刚发布,推出了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价格区间重叠,这让我第一反应是:买哪款更合适?毕竟手头数据差不多的东西,落脚点得更细致。

先说售价和配置。11.99万的版本,增程版搭载1.5自然吸气发动机+163匹马力电机,电池28.39kWh,宁德时代的,续航240公里,支持3C快充,30%到80%充电时间大概15分钟。纯电版则是163匹马力电机,51.48kWh国轩高科电池,续航约510公里,支持6C快充,30%到80%充电时间仅9分钟。这里的重点是电池容量和快充速率差了不止一截。有人会问:电池容量大不一定就是好,是不是? 这个问题很实际。大电池意味着续航更长,但也有重量和成本问题。

长安启源A06发布了,有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价格重叠但各自优势明显,购车用户应结合续航、安全和养护成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有驾

12.99万版本就更有意思了。增程版继续1.5发动机+163匹电机、电池不变,但加了激光雷达和城市NOA辅助驾驶,还带记忆泊车。这些智能驾驶功能直接对标同价位的纯电版本,后者拥有286匹马力电机和更大63.18kWh国轩电池,续航630公里,快充能力稍弱(其实也不算弱,30%-80%约15分钟)。增程版在舒适度上也升级了,20个扬声器的音响,双层隔音玻璃,座椅按摩和腰部调节等,明显对提升驾乘感受下了功夫。没错,这在这个价位的紧凑型SUV里已经挺难得了。

讲到这里,我想说:我自己是增程车主,开的是今年6月份买的奕派008。从主观体验来说,当初之所以选增程,主要是对电池品牌有点执念——宁德时代比国轩高科更让人放心。毕竟电池质量直接影响安全和寿命。这也让我写这文章时一开始倾向推荐增程版本,但后来想想,这种个人偏好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国轩高科其实这几年进步也快,至少性价比相当不赖。

长安启源A06发布了,有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价格重叠但各自优势明显,购车用户应结合续航、安全和养护成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有驾

再说续航。增程车的官方逻辑是:纯电续航够用,真需要长途时发动机助阵,续航焦虑自然没了。但我用车的真实体验是:我几乎不愿发动机介入,没电了就赶紧找充电桩,哪怕有时候得绕点路。为什么?因为纯电真香。开久了,换个油箱里装油的机器反而心烦。尤其增程车平时用电多,用发动机像临时救场,这心理反差挺大。所以,增程车解决续航焦虑的论调,我觉得挺理想化了。高速上停车10分钟去个厕所,给电车补充续航,其实就够用了。你仔细想想,真的会有人高速上宁愿加油,也不愿充电么?

这里有个我没细想过的小点:不同品牌的快充桩分布密度,这是不是影响用户续航焦虑的关键?估计不同城市差距很大。

长安启源A06发布了,有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价格重叠但各自优势明显,购车用户应结合续航、安全和养护成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有驾

动力方面,12.99万的纯电版286匹马力,0-100km/h加速6.2秒,对比增程的163匹,动力差距明显。但这年头,很多家用车主对爆发力不是很感冒,毕竟平顺舒适才是主菜。大马力只能说是点睛,但别高估它的实际用途。朋友买车时跟我说过:我买车不看加速,哪次能踩到底真跑起来? 这话我也认同。

还记得前两天跟销售聊,他说:增程车保养差不多贵一倍,主要是发动机那个部分。我算了下,我的增程小保养费用500多,纯电版同级200出头,年跑2万公里算下来,单保养差价2000左右。油耗就别提了,增程车平常用电多,油耗不高,但发动机维护成本明显拉高了使用成本。有人问养护费是买增程的隐形税吗?我觉得是,但这是技术和成本结构决定的,改不了。

长安启源A06发布了,有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价格重叠但各自优势明显,购车用户应结合续航、安全和养护成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有驾

车内隔音这事儿,12.99万版本的增程版用双层隔音玻璃,纯电版没配,尤其是无框车门设计,噪音差异估摸着能让车内安静提升个20%-30%,印象挺深。对喜欢静音的用户来讲,这种体验不能忽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车的隔音玻璃单纯成本就要两千左右(不确定,但我估算的)。

唉,说到这,我得承认,写这文章时一开始想黑增程,偏向纯电,后来细琢磨发现增程的舒适和智能驾驶确实有优势,尤其是在12.99万版本里,不能一概而论。你说我这态度是不是有点飘忽?但这是实话,买车这种事,得综合考虑,不能只看数据。人是多样的,需求也不一样。

长安启源A06发布了,有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价格重叠但各自优势明显,购车用户应结合续航、安全和养护成本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有驾

最后想问问你们,看完这些参数和差别,假设预算12万左右,是会选择续航更长、动力更猛、智能更明显的纯电版,还是保守一点,优先安全感和舒适度的增程版本呢?毕竟,这车未来的用车成本,和心理预期,都很难完全算清楚。你觉得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