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十万,毛利反增?蔚来ES8重塑豪华电车规则
这不可能。
却真实发生了。
2025年9月20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李斌揭晓全新ES8价格时,空气凝固了——BaaS方案下29.88万元起。比二代车型直降超十万元。更惊人的是,他宣布:毛利反而更高了。
一场颠覆行业认知的降本革命,悄然开启。
价格悬崖背后的技术底气
传统逻辑里,降价只有两条路:减配或牺牲利润。蔚来走了第三条。
核心答案藏在李斌的一句话里:“这并非价格战,是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共享。”
自研芯片是头号功臣。二代ES8依赖4颗英伟达Orin-X芯片。三代只用一颗自研神玑NX9031芯片。这一项,单车成本直降2万元。性能反而更强:算力超1000 TOPS,支持L2+至L3级智驾需求。
自研浪潮席卷全车。电机、刹车卡钳、音响、座椅骨架…甚至电池Pack技术,全面自研。以刹车卡钳为例,从进口六活塞改为自研四活塞。成本降30%以上。百公里刹停距离仍保持34.9米。
减法做得聪明。 二代车型上一些“用户感知弱”的昂贵配置被优化。如天价环保冷媒R1234yf(40万元/吨)换回主流的R134a(5万元/吨)。成本骤降90%。车身铝含量也适度下调,通过结构优化保障安全。
但该强化的地方,毫不吝啬。车身尺寸增至5280mm长度,轴距3130mm。成为同级最大SUV。标配102度电池(二代基础版为75度)。零百加速3.97秒,闯入“3秒俱乐部”。
真是。该省省。该花花。
规模化:成本的终极解药
自研的巨额投入,需要规模摊薄。
蔚来正迎来销量拐点。李斌立下军令状:四季度实现月销5万辆。具体看,12月ES8单月产能要冲上1.5万辆。乐道L90+L60目标2.5万辆。萤火虫6000辆。
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惊人。工厂产能利用率从60%提至85%以上。仅生产环节,单车成本就能降低几千元。
平台化共享放大规模效应。NT3.0平台零部件高度复用。例如340kW后电机,ET9、ES8、乐道L90通用。零部件采购成本因此降15%-20%。
研发费用也被摊薄。蔚来年研发超百亿。年销20万辆时,单车分摊约5万元。若年销升至50万辆,这笔费用可压到2万元。
销量是降本的放大镜。一点没错。
供应链:从卑微到主导
蔚来在供应链上吃过亏。NT1.0时代向宁德时代买电池,需“先款后货”,价格还比同行高5%-8%。NT2.0时代曾因Orin-X芯片短缺导致交付延迟。
2024年,蔚来启动供应链管理体系重塑。
组织机制改革。成本团队从采购部门独立,直接向CFO汇报。有权设定采购价格上限。李斌亲自参与核心谈判。
资本深度绑定。蔚来资本投资图达通(激光雷达)、赛恩领动(4D毫米波雷达)等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赛恩领动给蔚来的4D毫米波雷达,单价就比其他客户低约1500元。
话语权。彻底扭转。
李斌的“实用主义”转身
三代ES8折射出李斌产品哲学的深刻变化:从“理想主义”到“务实主义”。
他坦言二代ES8定价是“灾难”。当时电池价格高峰,加上首创技术首次应用,成本推高。三代ES8则听取用户意见,“向同行学习”。强化高频感知点:冰箱、沙发、大彩电。
产品定位策略精准。ES8起售价下探至30万元内,直接卡入理想L9价格带。但高配版保留空悬、高阶智驾等配置。拉流量同时保利润。
更重要的是,蔚来品牌梯队日益清晰。乐道覆盖18万-30万区间。蔚来主攻30万-45万市场。萤火虫布局更低区间。三代ES8的“降价”,是整体战略下的精准卡位。
盈利之路:ES8的关键使命
所有降本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四季度盈利。
蔚来要实现盈利,整体毛利率需达16%-17%。入门车型毛利有限,重任落在ES8等高毛利车型(约20%)肩上。若ES8十二月产能达1.5万辆,仅此车月贡献毛利约3亿元。
市场热度提供支撑。预售10天内,超15万人参与试驾。目前锁单量约六七万台。现在下单需等待半年才能提车。
换电网络构成护城河。截至上市日,蔚来已建成8246座充换电站。覆盖9纵11横高速干线及G318川藏线。累计换电超8000万次。这是对手难以复制的生态优势。
启示:高端电动车的新范式
蔚来ES8的案例证明:降价不等于品牌贬值。通过技术创新和体系优化,可以实现价格下探与品质升级的统一。
它为中国高端制造提供新范本:告别盲目堆料。聚焦用户真实需求。掌握核心技术。重塑供应链关系。
李斌说:“做企业是跑泥泞路上的马拉松,没有终点可言。”三代ES8的蜕变显示,蔚来已找到自己的节奏。
对于行业,这或许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开端——电动豪华车从技术炫耀走向大众普及。从曲高和寡走向规模效益。
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消费者。
科技普惠。正在发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