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

说起双龙汽车这家来自韩国的“神奇企业”,大家可能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咋这么会破产,还一次都没死透呢?

你不说我都快忘了,双龙这牌子有点像电视剧里的反派角色,打不死的小强,明明在全球汽车市场龟速挣扎了快半个世纪,却总能硬生生地蹭点活路回锅。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但这疯癫的大起大落,究竟是天意使然,还是一系列不靠谱操作导致的循环悲剧?今天咱就当侦探,翻一翻这个韩国汽车品牌那些年三进两出的离奇人生。

一开始故事线其实挺清晰,双龙2009年头一回破产,兜兜转转两年半终于等到下一个冤大头落网,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嗅到点经典“资本转手、套路满天飞”的气味?

那个冤大头是谁呢?印度人,马恒达集团,就是在印度闷神一样的汽车巨头。人家收购了双龙七成股份,一下砸了4.6亿美元,说实话,这价格在汽车圈算是地板价了,简直比跳楼还狠。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说到印度人,你别看他们总嘲讽中国,但当年中国SUV市场火得能烤糊铁板,印度人也忍不住眼馋。可能他们铁了心觉得“咱双龙长期专注SUV,还不指望在中国市场翻身打个王者?”

怎么打呢?老天有时候还真挺会开玩笑。马恒达的算盘就是:复制塔塔收购捷豹路虎的传奇,来一波大反杀。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为了卖车,这群印度派的韩国人找上了中国线下两大渠道——庞大集团管北方,中汽南方管南方。模式是照搬斯巴鲁那种代理模式,意图把双龙变成“小而美”的进口精品SUV品牌。

你以为故事就在这里结束了?没有,没有,汽车圈哪那么简单。庞大集团野心贼大,干脆一年之后直接收购了中汽南方,一家独大,成了双龙中国唯一代理商。

当时的庞大还从斯巴鲁挖了原销售总经理,摆明准备如法炮制新一代“斯巴鲁奇迹”。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本以为后面能顺风顺水,可惜现实总是比小说魔幻。印度人这种“咖喱配泡菜”的组合思路,彻底往城市油腻SUV方向走,啥硬派越野、柴油机升级统统搁一边,反正新出的柯兰多啥的也是标准汽油城市SUV,随大流呗。

双龙新产品在中国的销量吧,说好也不怎么好,说坏也不算太差,反正2014年还鼓捣出1.2万辆的小高峰,大家都以为天要变啦。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那年广州车展现场,双龙底气贼足,把话说满了:“中国市场很重视!等我们年销量到10万,就考虑在中国国产建厂!”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听起来气势如虹,但隔壁中国品牌们都在偷着乐,其实中国市场真的是双龙的百慕大吗?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咱们继续抽丝剥茧,真正的悬疑开始了。这霸气的路线,只过了两年半,双龙就又找上了陕汽,签协议,要在西安合伙搞个年产30万辆的大基地。估计彼时的双龙已经计划好了烧钱大熊猫,不成也得弄个动静让资本开心。

结果呢?你猜到了吧,凑热闹的动静都雷声大、雨点小。协议签了没落地,豪言放了没兑现,中国市场好像跟双龙有十年不散的孽缘,怎么吹怎么黄。

除了牛皮吹破,实际成效,咱看看数字。2014年双龙还豪气冲天地卖了1.2万辆,才一年,直接断了零头,只剩2000多辆。注意啊,这不是正常下滑,是堪比溜滑梯的反向清零。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这节奏简直跟股市暴跌一样,眼睛一闭一睁,资产缩水十倍,哭都来不及。庞大集团自身也逐渐活得像贪吃蛇:债务膨胀、融资压力爆表,从2011年就烫手山芋,到2019年彻底爆雷。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双龙这边也不怎么样,缺乏资源,不给技术,产品越来越鸡肋,全球市占率一天不如一天。两边都在下沉,谁也拉不住谁。大势所趋,2017年合同一到期,双方谁也没敢对这段“婚姻”续约,官方虽然没公告,实际上双龙已经悄然从中国彻底撤退了。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别以为印度人会傻到底,其实人家算盘响着呢。亏钱的日子谁都熬不住——2020年亏损实在太狠,马恒达果断抽身,把双龙扔出家门,双龙再次沦为“无主野马”。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说到这你是不是会想,是不是双龙自身就有催主人的魔力,每任东家都保不住这个老小子?

反转来了,韩国老乡又登场了,让人瞠目结舌。韩国KG集团,也就是那种做化工的巨头,瞅着双龙落魄,直接花7亿美元收了58%股份。

并且,不带你玩老双龙了,直接给品牌更名叫KGM,发力新能源,准备翻开新篇章。你细品一下这几年收购价——上汽当年5亿美元买一半股份,马恒达4.6亿美元弄七成,如今KG集团花7亿美元只拿了六成不到。这身价一升一降,真是脱胎换骨般的跌打。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讲到这里你可能纳闷了,韩国新当家又要咋弄?其实KG想的很明白,就是借助双龙进军新能源车圈,跑步进入新势力阵容。所有东西都要重头买,当初和比亚迪签合作单子,就是打算在韩国造弗迪电池,发动一轮电混大攻势。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很快,双龙就推出了首款混动车,虽然外形有点一言难尽,就像整容失败版的SUV,不少小伙伴一瞅都直呼丑哭,但企业死活也得往前冲,不美也没辙。

不过燃油车也还没放下,让人吃惊的是2024年KGM主动扑向奇瑞,签了战略合作,直接打算借用奇瑞平台开发新车型,目标2026年上市,造型极大地靠近瑞虎8plus,韩企“学得飞快”,这下轮到奇瑞被尬抄。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值得一提的是,你以为双龙彻底死心了吗?去年9月,这家老车企低调地回归国内市场,悄咪咪地挂着“出口转内销”的瑞虎8plus名头继续卖新车。韩国海报、国际新名字KGM都整出来,唯独国内营业执照还叫“20年前注册的双龙”,兜兜转转依然阴魂不散。

你说他是“不死的贼心”,还是“赖活着好过死”?实在是一桩谜案。双龙的故事讲到这里,时间线像一锅乱炖:东家啪啪啪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一位都操着不同算盘,双龙却总活在生死边缘,经常失主无人。

你要是仔细盘一盘韩国汽车圈,双龙虽然被打得快散架,但品牌还在撑着门面。现在算上KGM,勉强可以叫做现代起亚之后的韩国第二大汽车集团,双龙作为第四大品牌仍然活在路人甲乙的记忆里。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中国市场的车企互砍得昏天黑地,一波又一波厮杀,反倒能提前淘汰不入流的小品牌,不必靠资本起死回生。

但韩国的双龙,东倒西歪地被一个又一个资本轮流收购,再怎么换活法都不容易被敲钟送走,简直是资本市场的灵魂画手。

有时候看到这些“复活、熄火、被收购、再复活”的循环故事,让人不禁要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双龙一次次爬出破产深坑,又在市场的边缘晃荡?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是产品不行?管理不懂?还是外部环境一直不给力?

其实三者都赶上了,各种无缝跌入。双龙自诩专攻SUV,结果中国品牌早已泥沙俱下,创新概念层出不穷,不入流的设计和技术注定被市场无情碾压。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更何况,资本东家一茬换一茬,每个人都抱着不同打算,没人真心用资源去扶一把,产品越做越弱,销量年年跳水,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是死局。

中国市场渠道也不灵了,庞大集团自身都快玩儿不转,负债爆掉融资无门。外部合作死路一条,内部研发又不硬核。可见双龙多次易主,总体还是内弱外困,市场和资本轮番暴击之下,想翻身就是做梦。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真要讲现实,这波收购大戏只是资本退场的轮回。韩国KG集团重装上阵,虽说雄心勃勃,玩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但品牌老化、技术落后、竞争惨烈,接下来的路未必好走。

话说回来,双龙身上的那些“破产复活术”,本质其实是资本和大环境勉强吊着一口气,如果没有惨烈市场和现实压力,或许还真能一直赖在那儿晃着。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现在KGM又在国内想借奇瑞平台复刻SUV新梦,怎么看都像是隔靴搔痒,表面文章占九成,创新诚意剩得可怜。有时候比起坚韧、勇敢,赖活着的功力才最值得学习。

双龙多次破产复活,中国市场折戟,资本频繁易主-有驾

说到底,企业活着难,活成双龙这样不死又不活的“第三类生物”,也算是拥有了一种另类的存在价值。谁能想到二十年前的注册公司,兜兜转转还能在国内卖新车呢?资本市场的魔幻一面,尽在这不起眼的品牌兴衰里。

聊了这么多,肯定有小伙伴好奇,未来中国车圈还会不会再冒出像双龙这种,每次都能在死局边缘蹭到生机的“奇迹品牌”?你怎么看双龙的顽强和资本市场的套路?来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下一个躲过破产大潮的,就是我们旁边的路人甲企业哦。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