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先介绍一下本人情况哈哈,30岁已婚、目前有一个三个月的宝宝。小米yu7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一些体验,供大家参考。
上海松江小米交付中心
01 前期的选型-为什么最终定下yu7
说起来要从去年得知老婆怀孕之后便想着买车,因为觉得无论是后续频繁的产检还是之后紧急情况下带宝宝去医院、一家三/四口人出门,必须要一辆车的。
所以从一开始便确定了偏家用属性的SUV,以及纯电-上海纯电车可以免费上绿牌。
也随之开始选择几个备选:
备选1:蔚来es6
这辆车是最有意向的,差点提车的。外形很漂亮,车标也好看。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上海这个城市有固定停车位比较难,因此也没有固定充电桩,而蔚来的换电可以解决我出去找充电桩的恐惧。
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最直接的原因是得知了蔚来相对拉垮的续航,感觉跟同类国产新能源比好像差了一个时代。频繁换电也很烦,并且节假日高速上也可能存在没有电池可换的情况。
备选2:特斯拉modely
看电车大概率会把特斯拉作为备选,而当时正好得知y要出焕新款,所以等了会,结果预期太高,新y直接不作为考虑(当然在yu7漫长的上市等待时,有几次考虑过新y或者小鹏直接下定)。
备选3:极氪
网上都说配置高性价比高,但也背刺老车主。看过之后,外形没有任何心动的感觉,所以也没选择。
备选4:小鹏g9
这个是在等yu7的时候进入备选的,感觉小鹏名字虽然low一些但是一个踏实做事的企业,车的性价比不错。因为yu7磨磨叽叽的,这车整体情况感觉还不错,差点就不想等直接下定了。
备选5:小米yu7
我不是米粉,没想到居然人生的第一辆车会买小米。我不确定是不是被雷总营销了,比如早期摔下悬崖的小米车主生还、敢用自己品牌做车等等。但外形和续航这些事真的,从去年年底就想着等yu7看看,没想到越等越觉得付出沉没成本,索性继续等了哈哈。
02 我的yu7的配置和价格
因为等的时间太久了不想再等,所以瞄准了准现车。
我选的是寒武岩灰+幻刃轮毂+红色卡钳+碳纤维方向盘,最终价格35.6左右。
保险基础版是8900-上海,又买了小米的1499无忧包。
幻刃轮毂很喜欢,续航也不怎么掉
碳纤维方向盘用起来手感还是很不错
03 新手司机最担心的几个问题和情况
先从新手角度说下,我是23年拿的驾照,提车前平时不开车,个人总行驶里程不超过1千公里。
提车前没有试驾过,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没怎么开过suv以及担心这款车的大车头还有停车之类的巴拉巴拉。
先说视野,提车时坐到驾驶位就心里有数了,车头虽然两边有隆起,但其实视野很好。可能是因为车本身不高,不像有的suv车头下面的盲区很大。
开车出交付中心后,驾驶感受也很出乎意料。原本以为会有开船的感觉,但没想到很稳而且路感也清晰,操控起来方向盘的延迟(原谅新手这么说)也微乎其微。比试驾过的蔚来es6要好很多。
在后续上牌和去商场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感受到车身略长和车头宽长带来的问题。应该可以说跟之前开轿车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能是我车感好?还是过于专注了,不清楚,总之没有带来太大的困扰,就是自己在心里时刻提示这是一辆大车。
然后停车,我除了中间一次路边临时停车,无论在商场、车管所还是小区地面上,都是用的自动泊车,体验还蛮好,新手福利,等后续车感起来再考虑自己停车吧。
驾驶视野
上牌了!
下面说几点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
1.车有没有异味?
说实话,还是有一些异味的。因为提车前看试驾视频很多人说没有异味,可能预期太高?提车时开门还是有一些异味的,因为接触的车不多,所以没法具体这个味道相比有多大,就是属于能闻到一些的地步、不冲,开车时不注意察觉不到。
身边人的表现,我老婆和我妈第一次开门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有味道。
2.车机操作起来怎么样?
要设置的东西比较多,找起来确实不好找,不过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也能理解。由于有小爱同学的存在,基本上遇到想设置啥就开口问,90%的问题都能解决。
不过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我问:现在的天幕是什么设置?小爱说这款车打不开天窗之类的。不过说把天幕调到透光或者不透光,还是能回应。
总结起来就是,感觉比家里的小爱同学音箱要聪明,但是没有ChatGPT那么聪明。
3.天际屏怎么样?
说实话看起来效果不错,真的有纵深感,也很有科技感,有点像之前在索尼店里面体验的裸眼3d效果。
不过从实用上来说,好像只是代替了仪表盘。
天际屏横着能放三张卡,最前面的仪表盘是肯定要放的,中间可爱的水獭也是要放的(本质上是个时钟),最右边副驾驶旁边的平时是歌词,但也无所谓反正远也不怎么看。
导航和转向影像我还没试过,目前体验下来,应该是说天际屏是一个代替仪表盘的好的解决方案,其他地方情绪价值多于实用价值。
4.空间和乘坐体验怎么样?
我身高175、有些胖体重175斤左右。感觉整体空间还是绰绰有余的,主驾驶正常高度下(视线在挡风玻璃中间)时,头上空间至少有一个半拳头。
后排也很宽敞,就是感觉空间丝毫不局促。尤其是后排座椅调节方便,算是一个惊喜。
储物空间,前备箱空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就是感觉那么大的机盖下面挖了一个小洞,应该放一个标准乘机用行李箱没问题,多了怕是不行。
后排后备箱感觉也是略微为乘坐让步,稍微小了一点点。不过对于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整体空间应该够用。
空间-不过当时开了零重力座椅过程
04 总结
1.两个最不满意的点
智能驾驶:最不满意的点是,想要用最高阶的端到端辅助驾驶,还要用前面2个低阶版本用够1k公里。不理解这里面的逻辑是啥,难道不是越好越安全吗,用前面两个一个只能跟车,另一个加变道的,不是反而更危险吗?早就听说过小米智驾不行,希望这种软实力尽快加强吧。
后排没有座椅通风:座椅通风司机跟乘客应该都需要,尤其是长途旅行,后排没有感觉稍显遗憾。
2.三个最满意的点
外形:停在一众车之间才能凸显什么叫肌肉感/力量感,设计真的不错。
可变天幕:完美的告别了实体遮光帘,很实用。也会自动感知外面温度开启。
操控+自动泊车:新手最实用的自动泊车功能+操控起来的自如感,1%的动能回收情况下跟油车体验几乎一致。
对比之下肌肉感出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