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老司机和新车主都议论纷纷,那就是比亚迪宣布,以后不再生产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了。
这消息一出来,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大石头,一下子炸开了锅。
有人觉得,这是技术进步,跟不上时代的东西就该淘汰;也有人直摇头,说现在的人都图快,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都给忘了。
那么,这带个“T”字的涡轮增压,和那听起来平平无奇的自然吸气,到底有啥不一样?
区别真有那么大吗?
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发动机里的门道。
咱们先说说现在为什么这么流行涡轮增压。
你现在去买车,销售十有八九会唾沫横飞地跟你讲:“我们这车带T,动力强,零百加速才几秒几秒!”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
这涡轮增压,说白了,就像给发动机请了个“大力士”帮忙。
普通发动机,也就是自然吸气,是靠活塞自己往下运动,像人喘气一样,把空气“吸”进气缸里。
而涡管增压呢,它在排气管上装了个小涡轮,利用排出来的废气去吹动它,涡轮的另一头连着一个压气机,这个压气机再反过来把新鲜空气使劲往气缸里“灌”。
同样大小的饭碗,一个是你自己盛饭,一个是用高压锅把饭压进去,哪个吃得饱?
肯定是后者。
所以,一台1.5T的发动机,能爆发出过去2.0升甚至更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劲儿,这就是它的厉害之处。
这股风潮是怎么来的呢?
一方面是政策推着走。
现在全世界都在喊节能减排,咱们国家对汽车的油耗和排放标准要求也越来越严。
车企们就得想办法,用更小的排量,做出更强的动力,同时在测试的时候又能有个漂亮的油耗数据。
小排量涡轮增压正好就成了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咱们中国汽车品牌在这些年里发展得特别快,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非常强。
你看现在市面上的国产车,十几万的价位,动力参数一个比一个亮眼,让普通老百姓也能花不多的钱,享受到过去得花大价钱才能买到的“推背感”。
从这个角度看,涡轮增压技术的普及,确实是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奋起直追、走向强大的一个缩影。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涡轮增压带来的强劲动力,背后也藏着一些让车主头疼的“小脾气”。
很多修车厂的老师傅,对这事儿就看得特别透。
首先就是咱们日常开车最常见的场景——堵车。
在城市里走走停停,车速提不起来,发动机转速总是在一两千转晃悠。
这时候,涡轮这个“大力士”其实是在“摸鱼”,根本没起什么作用。
因为废气力量不够,吹不动它。
结果呢,发动机在低转速下燃烧不充分,积碳就生得特别快。
很多涡轮车的车主都有体会,车开个两三年,就得去清理积碳,不然就感觉车子没劲、油耗还高。
这清理一次积碳,花个几百上千块是常事,几次下来,一部新手机的钱就没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它的长期可靠性。
你想想,那个小涡轮,工作起来每分钟转速高达十几万转,比飞机的发动机转速还高,而且工作温度能达到好几百摄氏度,烧得通红。
这种又热又快的工作环境,对零件的材料、润滑和散热都是极大的考验。
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比如涡轮漏油、烧机油。
一旦涡轮增压器坏了需要整个更换,那可不是一笔小钱,动辄上万块的维修费,都够你加一两年汽油了。
相比之下,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结构就简单多了,没有这么个娇贵的部件,工作压力小,就像个任劳任怨的老实人。
只要你按时保养,换换机油,它就踏踏实实地陪你跑。
为什么现在二手车市场上,那些开了快十年的老款雅阁、凯美瑞还那么保值?
就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那机器皮实耐用,买回来省心。
除了维修成本,两种发动机开起来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
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讲究一个“顺”。
你油门踩多深,它就给你多大的力,整个过程非常平顺、线性,像水流一样,让你感觉车子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
这种人车合一的沟通感,对于追求舒适驾驶的家庭用户来说,是一种非常舒服的体验。
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尤其是一些早期或者调校得比较激进的车型,动力输出会有一个明显的“延迟”和“爆发”。
你一脚油门下去,它可能先愣一下,等转速上来了,涡轮介入,动力“噌”地一下就涌出来,把你死死按在座椅上。
这种感觉很刺激,但对于车上的乘客,尤其是不喜欢坐车的老人和小孩来说,可能就是一阵阵的前仰后合,并不舒服。
聊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们到底该怎么选?
是不是以后就没好车开了?
其实,也不用这么悲观。
你看比亚迪,它停产1.5L自吸,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给我们指了条新路子,那就是现在非常火的混合动力,比如它的DM-i技术。
在这套系统里,那台自然吸气发动机并没有被抛弃,而是被赋予了更聪明的角色。
在市区堵车的时候,车子主要用电来开,又安静又省钱,发动机要么不工作,要么就在它最省油的那个转速区间里安安静静地发电,这就完美避开了低速积碳的问题。
只有到了高速上,需要持续动力的时候,发动机才会直接驱动车轮。
这一下子就把自然吸气的平顺可靠和电动机的迅猛安静结合到了一起,解决了过去燃油车用户的很多痛点。
这恰恰说明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智慧,我们不再纠结于是“自吸”好还是“涡轮”好,而是跳出这个圈子,用创新的思路,去创造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让技术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