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要“卷生卷死”才能苟延残喘的汽车江湖里,2025年上半年的中日两国市场数据,用一句话概括——中国,风雷激荡;日本,波澜不惊。如果你非要解释得高级一点,就是:在中国,不努力就会被碾成地板砖;在日本,只有本土品牌有资格玩过家家。

我们先把视角投向那个被诗人们称为“神车工厂”的日本。本土品牌如丰田、本田、铃木、大发,扮演着不可一世的市场霸主。数据板凳一拍,前四者加起来就占了81%的份额,连个插话的余地都不给外资品牌留。这种局面下,奔驰、大众、宝马、奥迪这些在世界其他地方呼风唤雨的巨头,在日本只能勉强“活口”而已。奔驰全年只卖出2.5万辆,其他三家更是低于2万辆的成绩,与其在中国市场的辉煌表现一比,只能“羞愧到自动闭麦”。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说起中国市场,那就是一场刀光剑影、八方诸侯并起的大戏。比亚迪仿佛装了核反应堆,143.71万辆的销量,直接把日本市场头号选手丰田“吊打”到只有一半出头。五菱、吉利、长安、奇瑞等老牌自主纷纷上分,理想、小鹏、零跑等新势力排队挤进前二十。外资品牌这边,大众与丰田仍然稳拿前列,但已经感受到“地头蛇”们衝击的寒意——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变成既吃得了螃蟹,也赢得了蟹黄包的角色。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要说最大的话题,当然是丰田。这个“传说中的大魔王”,在中国市场已然翻身做人:中国卖出77.75万辆,居然反超它在日本的72.36万辆。以前丰田心里装着“樱花树下的诗和远方”,现在心心念念的是“长三角午后高铁上的订货会”。有人调侃:以后丰田的广告词恐怕得改成“来自中国,服务全球”。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再把镜头切回奔驰这类豪门车企。奔驰中国市场卖出30.07万辆,日本只勉强2.5万辆,区区8%多,简直像论文答辩时PPT的页码那样不值一提。若非见了数据,还以为日本人只认本国品牌,这情感排外的程度,堪比日料单点菜单不让加辣。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日本市场为啥这么封闭?其实原因很简单:供需两端相互捧哏。本土车企牢牢掌控渠道、定价、售后服务,消费者从小耳濡目染,相信“自家人不会坑自家人”。就算给你一辆德国豪车,小区保安都未必会放行。面对壁垒森严的传统市场,外资品牌干脆选择边缘躺平。想想也是,连出租车司机都开丰田皇冠,你穿着西装开大众,恐怕还会被误当成外卖骑手。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反观中国,品牌多元化如同北京地铁早高峰,挤都挤不动。自主品牌奋力创新、造型日新月异,新能源技术日趋成熟,还会给你配个App,晚上远程开空调、锁车门,体验堪比爱情保鲜剂。消费者选择余地大,品牌之间内卷加剧,谁敢轻敌,明年榜单恐怕连边都摸不到。

当然,这种中日市场的分化还有深层次的成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无论国内外巨头,谁都想在这里分一杯羹。而中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拥抱、尝试欲望极强,加上国家政策力挺本土研发创新,给了自主品牌绝佳的发展土壤。日本则相反,人口老龄化严重,用户偏好保守,买车更倾向于“用得久、修得省”,对于新能源与新势力品牌热情有限,外资普遍沦为“门口的野蛮人”。

说到底,这一场数据背后的残酷,对日本车企是温水煮青蛙,对中国品牌是劈山开路。谁能想到,昔日日本汽车工业的“优等生”,如今在自家地盘上被本土品牌捆了起来打,而在中国则沦为“国际学生”,与本地新势力抢课桌。至于德系豪车们,过去在日本是“老佛爷”,如今在中国才算“流量王”。

中国车市激烈竞争,日本本土品牌稳固,外资品牌表现平平-有驾

最后,给各路大佬提个醒:汽车市场的江湖规矩一向冷酷无情。不管你是丰田还是奔驰,不拼产品、不接地气,就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老型号。市场不会因为你的历史而怜悯你,消费者更不会因为你的情怀买单。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与时俱进、能跑能跳的新玩家。

等哪天中国品牌也能反向垄断别国,那才真算是汽车江湖的新篇章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