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帕杰罗停产,老车主吐槽维修难

夜色还未完全笼罩时,我走在停车场的尽头,水泥地上留下斑驳胎印。一辆灰色帕杰罗孤零零地停着,车头斑驳锈蚀,前保险杠那个“钻石”标志却依旧冷峻闪烁。我靠近时,能闻到刚熄火的发动机余温和隐约的机油气味。车主把最后一次保养的发票拍在我的手上:“这车,以后再没人修了。”他嘲弄地笑,像在讲一个中年男人的黑色段子。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钟爱的一代神车,有朝一日会突然消失?如果你是三菱帕杰罗曾经的车主,会不会产生一种物是人非的荒谬错觉?那些年中年男人发自肺腑的“越野梦”,就这么和发动机一道,熄灭在产业浪潮的回音里。

三菱汽车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其实早已不是新闻。2025年7月,三菱与航天三菱的合资业务终止,最后一点在华的根脉被砍断。曾经满街跑的翼神、帕杰罗、欧蓝德,转瞬间成了车友群里的怀旧表情包。广汽、东南汽车曾引以为傲的“合资光环”,如今像是舞台上的灯火,被人遗忘。

案卷摊开来看,日本三菱其实是汽车行业血统里正宗的一支。它曾是所有中年男人的铭牌——有点粗犷,有点自负,身上总有说不清的工业味。有一阵子,帕杰罗、欧蓝德,是越野圈里能扛能跑、不讲理的代表作,销量也认真混过个“可以”的水准。

可慢慢的,问题清单比起优点名册来得更凶猛。机油消耗异常、散热系统偏科,发动机零件的材质“聪明但不结实”——曾经引以为傲的三菱技术,竟然也逃不过时间和成本的杯葛。同行的本田、丰田、日产,在用户满意度排行榜上节节高升,而三菱就像运动会上摔了一跤的孩子,再也没跟上节奏。

有句老话,全世界的车主都懂:“开不坏的巡洋舰,修不好的帕杰罗。”如果调皮一点,可以加一句:喜欢帕杰罗的,大抵都有点东山再起的妄想。但是市场不讲“怀旧”,只看变革。

冷静审视,三菱的退场其实并不突然,也谈不上有什么冤枉——它难以突破的是品牌自我设限。市场风向转到新能源,国内的比亚迪、奇瑞、长城卷着资本杀入,三菱游戏的剧本还停在十九世纪的老调子。可惜它忘了,在中国,用户可以容忍“耐用但笨重”,却绝不会原谅“贵又不省心”。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三菱冤。毕竟,技术和工艺也曾辉煌一时。可现实如同刑侦里的一根毛发证据:看着微小,但足以还原完整的案情。三菱的合资生涯,毁在了战略决策比发动机更容易“烧机油”的年代病上。2010年后,每次行业大洗牌,三菱都慢了半拍——不是没想看清趋势,而是既想留住情怀,又舍不得放弃既有利益。

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帕杰罗停产,老车主吐槽维修难-有驾
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帕杰罗停产,老车主吐槽维修难-有驾
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帕杰罗停产,老车主吐槽维修难-有驾
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帕杰罗停产,老车主吐槽维修难-有驾

把镜头推回身边,不少老用户依然在吐槽维修件难找、故障率“随缘”。汽车论坛里到处都是叫苦不迭的帕杰罗忠粉。这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部分三菱的忠实用户,是靠着那点“情怀滤镜”在坚持。技术壁垒没了、服务渠道难了、配件价格还贵了——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落后的燃油车只能做一代人的回忆。

老司机们其实清楚,市场是没有人情的。就像刑侦时,你明明觉得案情有反转,结果一根不起眼的烟头就把所有希望都击碎。三菱汽车的消失,仅仅是中国汽车产业又一块老牌拼图被取代。国产品牌后来者居上,新势力试图占领一切,三菱、标致、雪铁龙、斯柯达们,一个个被推到幕后台前,告别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

“情怀”在消费主义面前,一分钱不值。如果你热爱三菱,它可以是你心里的“本命车型”。可在资本和技术的赛道上,赢家通吃,不讲体面。这一点,比两驱转四驱还来得直白。

当然,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现场还原”的人,我不会对三菱的退场多做情绪化的批判。每一个产业现象都是复合证据的产物,技术创新、市场偏好、政策倾向,缺一不可。三菱被边缘化,或许未必是单点失误,而是整个时代的进步倒逼。

如果再让我冷静剖析三菱这个案例,或许它留给我们的最大“证据”恰恰不是车辆本身,而是一种中年人的身份隐喻:曾经风光、步入平庸、被新世界淘汰。每个人都可能在自己的行业里演一遍三菱的剧本,过程有些无奈,还带点黑色喜感。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问一句:在这个快速淘汰的年代,你还会为一款老车、一种风格、一段回忆动情吗?还是说,像移动互联的流量,把一切都当作下一个“备胎”?三菱汽车消失了,情怀能开多远?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