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订单爆了!

在新能源车市,预售4万台是什么概念?如果是五六年前,那是一个品牌一年的销量。如今,吉利银河M9用24小时的预售成绩做到了,这个数字放在任何一个自主品牌身上都够“炸裂”。

但我想换个角度看:这真的是一台20万级SUV该有的格局吗?

吉利汽车,订单爆了!-有驾

先说产品本身。银河M9的车长超过5.2米,轴距3030mm,六座布局,明显是瞄准家庭用户的大空间需求。对比之下,同价位合资SUV普遍还在4米7、4米8徘徊,三排座椅基本就是“凑数”。M9直接上了一个级别,用户一眼就能感受到“车大一圈”的心理优势,这点很关键。

内饰和配置,也看得出吉利的“底牌思路”。30英寸的贯穿大屏、二排航空座椅带按摩通风、50W无线充电、2171升后备箱容积,这些堆料让人很难不产生“超值”的错觉。因为在消费者心里,一台30万的理想或者问界该有的东西,它在20万就给你了。

动力层面,1.5T插混+三电机的组合算不上稀罕,但M9的调校策略挺聪明:185公里的纯电续航,足以覆盖多数家庭一周通勤;零百加速4.5秒,又满足了年轻用户偶尔撒个野的需求。综合续航1500公里,则让“电车焦虑”在这里基本不存在。你会发现,它不像有些车型非要在极限性能上拼刺刀,而是很务实地把用户最常用的场景全覆盖。

不过,问题也摆在眼前。银河M9的亮点很容易让人忽略掉一个隐忧:交付和品控。别忘了,车长超过5米2的大型SUV,对底盘调教、NVH和电控系统的匹配要求非常高。理想L8、小鹏X9都在这个区间踩过坑。吉利能不能在快速放量的同时,把品质稳定住?这是决定它能否真正成爆款的关键。

吉利汽车,订单爆了!-有驾

我身边就有个例子。一个同事前不久刚定了深蓝S9,理由很简单——大空间、长续航,价格合适。结果M9预售一开,他立马犹豫了:同样是大六座SUV,M9配置更全面,价格还更低。这种心态转变其实折射出当下消费者的逻辑:不盯着某个品牌,而是看“在我的预算里,谁给的更多”。这也是为什么M9能在一天里收获4万台订单。

市场层面上,银河M9的出现,几乎是直接在20万档位“改写游戏规则”。比亚迪的唐DM-i、深蓝S9、小鹏X9,甚至理想L8的低配,都得感受到压力。因为这台车逼着大家面对一个问题:用户愿不愿意再为“品牌溢价”多掏十万?

我的观点是,银河M9在预售阶段的火爆,是因为它满足了家庭用户最核心的三点:大空间、高配置、价格合理。真正上市后,它能否撑起销量,要看吉利能不能把这些承诺落到交付上。

一句话总结:银河M9不是简单的“多卖了4万台”,而是把20万级SUV的价值线往上推了一大截。这既是对用户的利好,也是对整个市场的“拷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