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起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在郑州开业的这事儿,老实说,我最开始的反应就是:“嗨,这和咱有啥关系?赛车又不是咱玩得起的东西。”可转念一想,怎么就成了“与我无关”的玩意了?倒不是说我忽然就变成车迷,主要问题还得反过来问一句:为啥我们都觉得赛车只能在电视上、电影里看,自己连摸摸方向盘都没资格?我们是不是太习惯什么好玩的,好像都必须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
说白了,这墙其实就是门槛。你看,以前喜欢玩漂移的朋友,不是在地下车库里偷偷摸摸,就是蹲网上看着飘移视频傻笑。哪有专业场地给你试?你要真想撒开了玩一把,纯属痴心妄想。冰道体验也是,东北的冰雪世界固然美,但咱这些活在黄河平原的,哪年能有机会踏出去试一把真正的冰面失控,感受一下那窜心的滋味?级别再高点的冲沙坡,别说郑州,哪怕放眼全国,除了那遥远的阿拉善沙漠,谁给你堆过这么个坡?而今,比亚迪把这全给整进了郑州城里,还抡下俩吉尼斯纪录,这波操作可不是简单好看。
有时候我想,买车这事儿,是不是早就脱离了“车”那个原本的意思?你是买一部能代步的工具,还是为自己添一份兴奋,一种可以闯出去的冲动?曾几何时,咱们对驾驶乐趣的理解,顶多停留在“高速公路上顺风飚一脚”,哪怕红灯路口启动快半秒,都能自鸣得意仨礼拜。可如果你能合法上赛道,亲身体验漂移、冲坡、涉水——你会不会对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添上一点“这辈子不仅如此”的胆量?
我问过身边不少80后、90后的朋友:要是有这么个地方,普通人都能开自己的车去赛道“玩命”,你上不上?他们基本第一反应不是怕,是有点怯:“真能买吗?真给吗?”说明啥?咱们太久没见过把技术和梦想“端上桌子”,让每个人都能尝一口的场景了。大多数人为啥没开过赛车?不是没这个梦,是“不配拥有”。比亚迪把技术体验像农贸市场里摆瓜果一样,搁那谁都能抓个试试,你想不想,这才是真正“拆门槛”啊。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场地一开完,立马刷下两个世界纪录。按理说,这活儿留给欧美,留给纽北、银石、拉斯维加斯。可比亚迪不跟你磨叽这些虚的,技术咱自己整,场地自己玩,人就是随便来。这背后,是不是也有种打破“谁能碰技术”的潜台词?以前有哪些品牌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科技先知”,隔着玻璃让老百姓围观技术,但永远别想摸。现在比亚迪来了句:“你来,看见摸见用见,都管够。”这份底气,做梦都没想过能在普普通通的中国城市实现。
咱还得问一句:技术展示容易,野路子嗨也简单,关键是怎么让普通人安全又过瘾?不少朋友以为只有老司机才玩得到“漂移”,其实新手只要有颗心脏、两条腿,按规矩来,场地和电子辅助都给你做足了。你在可控“失控”里,见一回啥叫“技术的温柔”,那种感觉和你天天琢磨四驱、刹车、动力可大不一样。以前啥玩意儿动不动就号称“赛车基因”,可真把你往车里一塞,就只能跟两厢、三厢、市区堵车沾边。现在好了,真正能在场地撒野,漂移、冲沙、冰道、涉水,新手也能玩得有模有样,这玩意才叫落地。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比亚迪一家公司的突破,而是咱们整个社会对技术和体验的理解开始变了。以往,“体验”这俩字的门槛高得离谱,甚至成了某些人秀优越感的道具。你看别人天天晒赛道照、汽车剧烈甩尾,结果99%都是侃大山,只有极少数有机会真的摸得着。比亚迪这样做,不光是想卖自己“黑科技”,而是想把科技变成老百姓手里的“玩具”,让试一回变成回味无穷的暖心事儿,你在朋友圈能骄傲晒:那漂移是我自己飘的,那高坡冲顶是我自己踩油门硬上的——这比单单买辆新车爽得多。
再说大一点,你是不是也发现,现代社会什么都讲高科技,可真把科技晒到你面前时,好像“隔靴搔痒”,啥高端概念你听得懂,可就是碰不到。这就类似你在电视机前看别人吃烤串,自己只能闻锅底。现在场地摆那儿,技术全摊开给你摸,不玩一次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再说白点,不试一次就不明白,“技术体验”其实不过是日常快乐的延伸。
有人说,玩这些有啥用,还不是“过瘾”一下。我倒觉得,不要小看“过瘾”这事儿。城市生活压抑久了,每天就是出租屋、办公室、地铁站仨点一线,其实咱们最缺的不是钱,是发疯一回的机会。曾经“赛车”这个词太遥远,是有钱人和技术流的奢侈品,现在只要有胆子、愿意尝试,谁都能用道地的“中国制造”玩一把刺激。我真不信这事对人没点转变,说不定你飘一次、冲回坡,回家连卷铺盖的压力都能消解一半,连后背都能挺直点。
更妙的是,这还不是一个人的单机游戏,2万平方米的露营区直接让“孤勇者”变成“战队群嗨”。以前很多兄弟姐们抱怨,“一个人去体验觉得没意思”,现在直接能组团玩,朋友们各显神通,开车的轰油门,不敢下场的在一边煮咖啡、嗑瓜子、拍照。赛车梦想,不再是铁皮壳子里的寂寞狂欢,而是能让七大姑八大姨都跟着乐一把的集体事件。这种“社会性场景”,比纯粹的马路压马力量强多了。
并且啊,比亚迪不仅仅是把自己市面上的“黑科技”亮出来,而是拉近和用户的真实关系。你要是真去体验场地,会发现各种技术,比如啥“仰望U8的易四方”水上漂移、U9赛道飚速、那什么“3万转电驱”啥的,它们不只是工程师的黑话,而是你亲手能感受,亲身能驾驶,现场问就是答,有啥不了解还能请工厂老师傅当面讲——科技和人没了隔阂,就像家门口摊老板卖自己卤的牛肉,全敞亮,别藏掖。
这种方式,我觉得就是新时代做产品最应该有的思路:别光喊口号,真刀真枪让所有人玩玩看。这种接地气的自信,才撑起一个中国品牌站到世界前排的底气。
到最后,我想再提三句话让人琢磨:
第一,所谓“梦想门槛”,其实就看谁敢把原本高高在上的玩法搁到寻常百姓家这一级别。你平时见到的越多,玩的越嗨,心里就少了点“自己不配”的自卑感。
第二,科技的意义,不是让少数人显得高大上,而是让所有人能多一份畅快和自由。梦想离你越近,城市才能多一丝温度和激情。
第三,你以为“我的人生不过如此”,其实只是缺个味儿。敞开试一次,咱就会明白:哪怕平凡,有了“冲坡、漂移、冰道”的小尖叫,生活就多了一比色。
所以,别再问“我能不能试”,直接去,油门踩下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什么叫“自己的速度与激情”。这一波,比亚迪着实整得漂亮。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