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问界M7一小时小订破10万台,服务器崩了,朋友圈炸了,可奇怪的是——有人开始唱衰了。
你没看错,就在今天,鸿蒙智行官宣:全新问界M7开启预订,10分钟小订突破2万台,1小时飙到10万台。这数据,别说在30万级SUV里,哪怕放在整个中国车市,都够写进教科书。华为商城和鸿蒙智行小程序直接被挤崩,加载不出页面,这阵仗,上一次还是双11抢茅台。
可就在这片“爆款预定”的欢呼声中,我刷朋友圈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人冷眼旁观,甚至直言“这数据水分大”“价格涨了4万,肯定卖不动”“智驾还要额外花钱,不值”。一边是订单如潮,一边是质疑四起,这反差,像不像一场热闹婚礼上,突然有人嘀咕“这婚结不长久”?
作为开过老款M7、也深度体验过华为智驾系统的老司机,我今天不吹不黑,带各位车友扒一扒这10万订单背后的细节、设计逻辑,还有那些“唱衰”声音背后的真问题。
一、这车到底强在哪?我试过,这些细节藏不住
先说外观。新款M7尺寸直接拉到5080/1999/1780mm,轴距3030mm,比老款长了210mm。你可能觉得“不就是大点吗”?但实际坐进去,后排腿部空间多出一拳半,地台纯平,三排也能坐成年人——这才是家庭用户的刚需。我试驾时特意让两个1米8的同事坐后排,他们居然还能跷二郎腿。这背后是华为和赛力斯重新优化了底盘布局,把电池包做得更薄,动力系统集成度更高,这就是“三电技术”进步带来的空间红利。
再说内饰。很多人说“华为车不就是堆配置”?但这次M7的座舱设计,我必须给个好评。中控那块15.6英寸大屏,用的是华为自研鸿蒙座舱4.0系统。我试了一下连续语音指令:“打开车窗20%,空调调到23度,播放周杰伦的歌,导航去最近的加油站。”——系统一次执行,中间没卡顿,也没让我重复。这不像某些车,你说一句它应一句,像在跟客服聊天。
最让我意外的是新增的“零重力座椅”。不是噱头,是真的能一键放倒成135°平躺模式,腿托自动升起。我午休试了15分钟,醒来腰不酸背不痛。这设计,明显是冲着长途驾驶疲劳去的,尤其是带娃家庭,后排能躺着,爸妈才能安心。
二、“小订10万”到底是真香还是泡沫?三个细节看透本质
现在回到那个“奇怪现象”:为什么订单爆了,还有人不看好?
第一,小订≠大定,2000元能退,确实有水分。
我理解大家的质疑。这10万订单,是“小订”,付2000元意向金,可抵5000元尾款,但能退。很多人可能同时下了M7、理想L7、甚至小鹏G9的订单,最后只提一辆。业内管这叫“占坑式预订”,数据好看,但真实转化率得看未来3个月的交付量。
我查了下历史数据:老款M7在2024年曾创下45天7万大定的记录,但2025年上半年销量仅3.38万辆,6月单月销量5411辆。这说明什么?预售热度≠持续销量。市场最终用钱包投票。
第二,涨价4万,消费者买不买账?
老款M7起售价24.98万,新款28.8万起,直接涨了3.82万。虽然增程版全系四驱、纯电版续航提升、智驾升级,但这个涨幅,在经济环境偏紧的当下,确实会让部分用户犹豫。
我身边一个老车主就吐槽:“我2023年买的M7才降了3万,新款一出,我车立马贬值5万,这谁受得了?”产品迭代太快,对老车主不友好,这是问界品牌需要面对的口碑问题。
第三,智驾免费才是王道?问界的“收费模式”到底香不香?
这是争议最大的点。全新M7的高阶智驾(ADS 3.0)需要选装,费用不菲。而小鹏、蔚来、理想等友商,现在基本把L2级辅助驾驶做到全系标配,甚至城市NOA也开始免费推送。
我试过问界的ADS 3.0,高速变道、无保护左转、窄路会车,确实“老司机”水准。但问题是:用户愿不愿意为一个“可能用得不多”的功能多花2-3万?
我问过几个潜在买家,有人说:“我一年跑高速不到10次,花几万买智驾,不如加装个冰箱。”也有人说:“免费的不香吗?小鹏都免费了,华为凭什么收费?”
所以你看,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商业模式遇到了挑战。华为想靠软件服务赚钱,但消费者更习惯“一次性买断”。
三、横向对比:M7真能吊打腾势、乐道、小鹏吗?
我们拿腾势N7、乐道L60、小鹏G9来比一比,都是30万左右的热门SUV。
车型 起售价 智驾政策 空间表现 三电技术
新款M7 28.8万 ADS 3.0需选装 三排可用,零重力座椅 增程+纯电双线
腾势N7 30.18万 部分智驾免费 两排舒适,三排鸡肋 纯电为主
乐道L60 21.99万 全系标配高阶智驾 中型SUV,轴距2950mm 换电模式
小鹏G9 26.39万 城市NOA已免费 空间大,配置高 800V快充
结论很清晰:
如果你追求智驾体验和品牌溢价,M7依然领先;
如果你预算有限、看重性价比和免费智驾,乐道、小鹏更香;
如果你偏好纯电、不介意稍高价格,腾势N7的豪华感也不错。
所以,M7的优势是华为品牌+鸿蒙生态+成熟智驾,但价格和收费模式让它在性价比上吃亏。
四、未来会怎样?我有三个判断
短期销量不会差,但长期要看交付节奏。
10万小订背后是巨大的用户期待,如果交付慢、品控出问题,口碑会反噬。问界必须像理想一样,把“交付力”当成生命线。
智驾收费模式可能调整。
我大胆预测:未来1-2年,高阶智驾大概率会逐步免费。华为不可能长期背负“收费割韭菜”的骂名。或许会像手机会员一样,买整车送1年智驾,后续订阅——既保收入,又显诚意。
M7的真正对手,不是车,是用户预期。
华为把M7的预期拉得太高,“遥遥领先”说多了,用户就真当它是神车。可一旦出现续航虚标、车机卡顿、交付延迟,舆论反扑会更猛。品牌越火,越要如履薄冰。
写在最后:理性消费,别被数据绑架
各位车友,10万订单是事实,质疑声也是现实。我们买车,不是买数据,而是买每天上下班的舒适、周末带娃出游的安心、长途驾驶的轻松。
如果你看重华为生态、喜欢鸿蒙座舱的流畅、信任ADS 3.0的智驾能力,那M7值得冲。但如果你预算卡得死、讨厌后续收费、更看重性价比,那乐道、小鹏或许更适合你。
没有完美的车,只有适合你的车。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
你会为“高阶智驾”额外付费吗?如果会,最多愿意花多少钱?如果不会,为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下期,我打算实测对比M7和G9的高速NOA表现,想知道哪辆车更“老司机”?点个关注,咱们路上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