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油电混动的车为啥越来越没人买了?这玩意儿好歹也当红过,这几年说风口就是这车,怎么突然不香了?真是活久见。当初那一波“省油神器”的广告谁还记得?可现在看看销量,插电混动(PHEV)横扫市场,油混的生意眼瞅就黄了。这到底咋回事?大家是脑子集体短路了吗?油混不香变成臭大葱了?不妨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揉碎掰开说说。
最核心的事,无非就一句话:省油虽然好听,可经济账到底能不能算过来?这事就得自己多琢磨。咱们都不是冤大头,上街扫一圈问问,有几个真因为“省油”就不管价钱买单的?买新车嘛,厂家给你画个饼,说高科技、说低油耗,忽悠你多花两三万块,多一块电机还得多交税钱。关键你自己算算这账,每年跑够不够一万五千公里?多数人家车就是买菜代步,通勤两三公里,一年能跑到一万已经算勤快了。你非得把省下的那点油钱拿去对拼当初买车时多花的钱,等“回本”?等你回本了,车估计快退休了。这么算账还不如直接买个省油汽油车。
还有人说省钱是小头,保值才是王道。老车主的心最明白,尤其是五年后去二手车市场一问,混动车那残值掉得比爷爷下楼梯还快,动不动比普通燃油版差一截。凯美瑞混动都这样,别的品牌更不用提。这不就等于你买个混动,油钱是省了点,但最后折旧的钱白白多送了出去?有人说我不卖,开到报废,这现实吗?北京、上海空间都不够,谁能一直开一台车十年当传家宝?想得美!
再来就是驾驶体验这茬事。大多数人买车是图个啥?无非就是通勤顺心、开得舒服。有些人开头两天,还真觉得混动上路挺高级:堵在市区时,电驱动轻轻松松,一脚下去悄无声息,比油车多了一点儒雅劲儿。可等你高速跑起来,电池那点“存货”立马招架不住,动力全靠发动机。此时的油混,噪音蹭蹭往上涨,有的车120码就像在斗鸡。有人调侃,一到高速这玩意儿就“变脸”,从小绅士秒变大傻汉。东北老铁都懂,-20度那天早上点火油耗能翻一倍,根本没啥省油优势。再有,有些品牌那套混动技术好几年不见升级,新东西没有,设想下你手机三年不换还不爆炸嘛?技术原地踏步,谁还稀罕。
到了这里,不得不说说插电混动的逆袭。插混横扫市场并非偶然。第一,纯电续航基本都200公里起步,日常上下班随便跑,家里随手一充,和养台电动车差不多。就算连续出远门亏电了,油耗比油混还低,发动机、电机配合得天衣无缝。用网友的话讲,就是一台车顶两台用。第二,政策直给好处。绿牌、免税、购置税全免,上海一块绿牌能省近十万,白嫖到家了。对比油混,这叫打法降维。你仔细一琢磨,也不怪消费者转头就奔插混去了,性价比、政策一边倒,谁会喜欢二等公民?
更离谱的是,有的合资厂家那套油混技术真就摆烂了,三年没见新花样。国内比亚迪、长安、吉利早把混动平台卷到天上去了,人家一句话,七八万起步就能买到混动,比你卡罗拉、凯美瑞啥的便宜两三万。你让大伙选,谁下得去手?
再说一遍,这世界还是有油混能活的地方。比如你家小区根本无法装充电桩,住老破小,楼下停车靠抢位。插混、纯电甭想充电,油混就成了妥协方案。还有家里有两台车,一台油混跑大部分路,另一台纯电跑短途,也算搭配合理。在这些极端缺电、换车积极性低的细分市场,油混能刷一把存在感。但行业格局根本不在这。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天天升级,“十分钟充三百公里”“纯电700公里续航”都出来了。早几年大家还担心电车掉链子,现在谁还觉得油混是唯一省油方案?潮流早就变了。
再问一句,有没有可能油混靠新技术翻身?打个比方,新一代混动系统真能做到极致省油,售价还比插混便宜,或许能活下来,但现在这种可能性是不是太小?毕竟,插混系统成本已经降下来,电池厂商下场血拼,油混想再靠“成熟可靠”四个字吃饭,靠不住了。未来,肯定是纯电和插混的天下,油混顶多在角落里吃点冷饭。
说到这里,也想给准备选车的朋友一个提醒,别再抱着对油混的美好幻想去多交钱。现在消费升级,信息又透明,明明白白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不怕花钱,就怕花了冤枉钱。多看看,勤琢磨,别让任性打了自己脸。曾经的省油神器,如今已是明日黄花。这就是现实。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看清大势,别贪个小便宜吃了大亏,得不偿失。有人会想:混动车没了是不是损失?其实不是,咱这是在让科技选出最优解,让每一分银子都花得值当。油混曾经救急,现在江湖该让插混和纯电继续唱大戏。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