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巴彦淖尔的交警部门办了件大实事,把全市哪些路段容易堵车、哪些地方容易出事,都明明白白地整理出来公布给了大伙儿。
这事儿看着简单,就是发个通知,但往深了想,这可是一份沉甸甸的“出行安全指南”。
每天开车在路上,谁没遇到过堵得心烦意乱的时候?
谁没在经过某个路口时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踩踩刹车?
这些感觉都不是凭空来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今天,咱们就借着交警同志们公布的这份名单,好好聊聊咱们每天都要走的这些路,看看这些“堵点”和“险点”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又该怎么应对。
首先说说堵车这事儿,真是让人头疼。
根据交警的通报,全市的堵点可以分成几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纯粹因为车太多造成的。
比如临河大队提到的X704县道那个铁路桥北的十字路口,还有中旗的C212线和S212省道的部分路段,这些地方本身就是交通要道,是连接城区和乡镇,或者不同区域的关键节点。
这就好比一个大漏斗的脖子,四面八方的车流都要从这里经过,尤其到了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通勤的车、送货的车、办事的车全都挤在一起,路就那么宽,车流量一上来,自然就走不动了。
还有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杭后大队提到的S311省道那两个番茄厂附近。
平时可能还好,可一到番茄收获的季节,那场面就不一样了。
拉番茄的大卡车、农户开的农用三轮车、还有来收购的商贩开的小汽车,全都奔着一个地方去,一下子就把那条路给塞满了。
这种情况属于季节性的拥堵,虽然时间不长,但堵起来也是真要命。
甘其毛都口岸附近的G242公路也是一个道理,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来往的大货车常年不断,车流量本身就非常大,在某些特定路段形成拥堵也是常有的事。
第二种堵车的原因,大家可能更有体会,那就是修路。
五原大队辖区这次上榜的拥堵路段,除了一个车流量大的路口外,剩下像隆兴昌大街、兴原路、团结路等一连串的路,原因都是“施工路段”。
城市要发展,道路要升级,这是好事,大家都盼着路能越修越宽,越修越平。
但建设的过程,免不了要占用现有道路。
本来是双向四车道,施工围挡一立,可能就变成了两车道,通行能力直接砍掉一半,不堵车才怪。
尤其是当一个区域内有多条主干道同时开工的时候,司机们开车出门就像进了迷宫,这边不通绕那边,那边也堵着,绕来绕去最后发现还是堵在路上。
这种堵车带来的烦躁情绪,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
虽然心里着急,但咱们也得理解,这暂时的不便是为了将来长久的通畅,只能是多点耐心,或者提前规划好绕行路线了。
第三种拥堵,就有点“看天吃饭”的意思了。
像磴口、前旗和后旗提到的一些路段,明确标注了“恶劣天气易拥堵”。
这又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
一遇到下雨下雪,路面湿滑,轮胎抓地力变差,刹车距离会比平时长很多。
司机们为了安全,会下意识地放慢车速,拉大和前车的距离。
一个人这么开,影响不大,但当一条路上的所有司机都这么做的时候,整条路的通行效率就会急剧下降。
再加上如果赶上大雾天气,能见度非常低,开车更是像在“摸黑”,大家只能把速度降到最低,一点一点往前挪,堵车也就成了必然。
这些路段可能本身就有些坡道、急弯,或者路况相对复杂一些,平时还好,一遇到坏天气,这些小问题就被放大了,成了导致交通瘫痪的导火索。
说完了堵车,咱们再来说说更需要警惕的——事故易发路段。
如果说堵车只是耽误时间、影响心情,那交通事故可就是实实在在威胁到我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了。
在交警公布的名单里,我们能看到G110国道、S311省道、G331国道这些“老面孔”在好几个大队的辖区里都榜上有名。
这绝不是巧合,恰恰说明了这些主干道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这些国道、省道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通大动脉。
路上的车有几个特点:一是车速快,二是车型杂。
跑长途的大货车、客车,和本地的小轿车、SUV,还有从路边村口随时可能拐出来的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甚至是行人,全都汇集在同一条路上。
一辆时速超过一百公里的小车,和一辆慢悠悠的拖拉机并行,这种巨大的速度差本身就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尤其通告里特别提到,现在临近秋收时节,农用车辆上路的情况会大大增加。
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辆满载着丰收喜悦的农用车,可能因为装载超高超宽,遮挡了后视镜,在转弯或者掉头的时候,没有观察到后方飞驰而来的汽车,那么一瞬间的疏忽,就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所以,交警部门把这些国道、省道列为高危路段,就是用血的教训在提醒我们,在这些路上开车,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马虎。
那么,知道了这些“堵点”和“险点”,我们普通驾驶员应该怎么做呢?
交警同志们的建议非常实在,总结起来就是要把安全意识刻在脑子里,变成肌肉记忆。
首先,出门前花几分钟规划一下路线,看看手机上的实时路况,哪儿堵了,哪儿在修路,心里有个数,能绕开就尽量绕开。
这比堵在路上干着急要强得多。
其次,在路上开车,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安全车距。
这个距离不是凭感觉,而是给你自己留出的反应时间。
万一前车突然急刹,你留出的这点距离,就是你从看到情况到踩下刹车再到车子停住的“救命距离”。
千万别开“斗气车”,贴着前车屁股开,既不安全,也毫无意义。
再有,在经过那些看不清对向情况的弯道、路口时,要养成“减速、鸣笛、闪灯”的好习惯。
按一下喇叭,或者变换一下远近光灯,不是为了催促谁,而是用声音和灯光告诉你看不到的对面来车或者行人:“我来了,请注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声沟通”。
在拥堵路段或者施工路段,心态一定要放平,不要急躁,更不要随意变道加塞。
你抢一个车位,快不了几秒钟,但一次小剐蹭,就可能让整条路堵得更久。
最后,就是应对恶劣天气,一定要做到“降速、控距、亮尾”。
打开雾灯和示廓灯,不是为了让你看清路,更是为了让别人能看清你,避免被追尾。
总而言之,这份通告给我们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提了个醒。
道路安全,不是交警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把这些容易出问题的路段记在心里,把这些安全驾驶的要点融入到每一次出行中,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路有千万条,但只有安全这一条,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