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95.9%!保时捷31亿欧元赌燃油车回归,国人不再迷信德国制造?

保时捷这回真的急了! 前三季度利润暴跌95.9%,三季度直接亏了9.66亿欧元,这种惨状在保时捷历史上几乎没见过。 他们竟然决定放弃电动化,砸下31亿欧元重新押注燃油车。

利润暴跌95.9%!保时捷31亿欧元赌燃油车回归,国人不再迷信德国制造?-有驾

要知道,这可是个曾经扬言2030年要实现80%纯电的品牌啊! 现在突然调头,连电池项目都停了,新车也推迟上市。 最打脸的是,他们CEO奥利弗布鲁姆去年还嘲笑小米汽车“不配和保时捷比驾驶能力”,结果自家在中国市场销量暴跌26%,三年内可能连电动车都要停卖了。

而中国市场更是惨不忍睹,前三季度只卖了3.2万辆,比2022年直接腰斩。 保时捷高管自己都承认“中国豪华车市场崩了”,这一下子让他们全球销量少了四分之一。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业绩这么差,股价居然没怎么跌。 保时捷CFO还说这是“主动选择的阵痛”,声称2025年是低谷,2026年就会好转。 这种自信到底从哪里来的?

保时捷现在的情况简直就像个豪华版的“夹心饼干”。 一边是电动车卖不动,另一边燃油车市场也在萎缩。 他们前三季度全球交付21.25万辆,下降了6%,这是连续第二年在走下坡路。

中国市场的数据特别扎眼:3.22万辆的销量,26%的跌幅,这和他们巅峰时期年销超过6.8辆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就连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电动跑车Taycan,前三季度也只卖了1.26万辆,跌了10%。

北美市场倒是增长了5%,卖了6.44万辆,但这也弥补不了中国的窟窿。 而且美国那边还有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保时捷预计今年要为此多花7亿欧元。

你可能会问,保时捷电动车为啥在中国卖不动? 看看他们的车机系统就知道了。 导航体验被吐槽,语音交互只能识别简单指令,连微信车载版和高德地图都没完全接入。 而中国本土品牌的车机系统早就实现了全场景智能驾驶和深度本土化。

利润暴跌95.9%!保时捷31亿欧元赌燃油车回归,国人不再迷信德国制造?-有驾

更尴尬的是,保时捷Taycan起售价89万,而同样定位的国产电动车比如小鹏G9才卖30万左右,比亚迪仰望U8也就82.8万,但智能化体验反而更胜一筹。 小米SU7 Ultra甚至以一半的价格提供了接近的性能。

面对这种局面,保时捷开始拼命自救。 他们计划在2029年前在斯图加特地区裁掉1900个岗位,还要终止2000份临时合同。 渠道方面也在收缩,计划把中国经销商网络缩减到100家左右。

产品层面更是大转弯。 原本要推纯电动的全新旗舰SUV,现在改成了燃油和插混版。 经典的718 Boxster和Cayman在生产最后一批车后即将停产,燃油版Macan也会在2026年左右停产。

但有意思的是,Macan这款车前三季度反而卖了6.48万辆,增长了18%,其中纯电版占了一半以上。 这种分化说明保时捷的产品策略确实混乱。

保时捷现在最大的尴尬是:电动化转不动,燃油车也守不住。 他们之前设想的“2025年半数新车电动化”目标彻底没戏了,2024年新能源车占比才27%,纯电连15%都不到。

而且他们的产品更新速度太慢,Taycan上市6年只有过一次小升级,电池和电驱系统基本没变。 第二款纯电动车Macan Electric比原计划晚了两年才交付。

母公司大众集团的软件公司CARIAD更是拖后腿,多次被曝出系统兼容性问题。 这种技术短板让保时捷在智能化赛道上完全跟不上中国品牌的速度。

利润暴跌95.9%!保时捷31亿欧元赌燃油车回归,国人不再迷信德国制造?-有驾

为了挽回中国市场,保时捷也在尝试本土化。 他们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300人的团队专门开发适合中国用户的车机系统,计划2026年装车。 还宣布从2026年起在中国交付的车型会接入百度地图和微信车载版,升级智驾硬件。

这些举措能起到多大作用,真的难说。 因为中国豪华车市场本身就在萎缩,胡润报告显示高净值家庭数量首次下降,最富有人群的财富也在缩水。 宝马和奔驰同样在中国销量下滑,奔驰三季度跌了12%,宝马甚至下调了全年盈利预期。

看看保时捷的现状,真的让人唏嘘。 这个曾经让无数中国富豪梦寐以求的品牌,现在却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 他们那个31亿欧元的燃油车豪赌,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绝望的挣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