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起源A06能买吗,这款车推出了类似特斯拉的五年零息政策让人心动,但续航表现和电耗水平是否值得信赖成为关注焦点

长安起源A06能买吗?最让人心动的是他出了个跟特斯拉一样的五年零息政策🤷♂️这样一算买车完全没压力。感觉这事挺吊的,毕竟五年不用还款,等于说车变成了像付租金一样的日常支出了。

这车的续航数据我得先说说。官方宣传自己CLTC续航达到630km,放到自己生活中算算——实际用电,可能会少一点。估算一下,现实大概在480-500km区间。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紧凑型纯电车,比如比亚迪元PLUS、欧尚科莱威,这两个在续航上基本都在400-500km之间。不知道你怎么想?我觉得对于日常通勤,差个一百公里左右也算还凑合。

长安起源A06能买吗,这款车推出了类似特斯拉的五年零息政策让人心动,但续航表现和电耗水平是否值得信赖成为关注焦点-有驾

剩下的事就复杂点。比如那个63度电的电池容量。我翻了下资料,基本上说主流电池包容量都在50-70kWh之间,A06的那个数字怎么回事?估计是电池仓的用户可用容量,实际毛容量可能在70-78kWh左右(我猜的不一定准)。但这个63的数字倒是挺特别,可能是个分级?比方说,纯用电的建议容量或者有实用容量的定义。

然后我还琢磨了一下,10度电跑100公里的水平,是不是太夸张?其实对比特斯拉,特斯拉Model 3在高速上,平均能耗就是路上跑跑可能在13-15度电/百公里左右。A06的10度电算很少了——那是不是意味着官方的数据真是腰疼?或者说,可能是理想状态下的极端估算。大家知道,电耗其实受到温度、路况,甚至气压的影响。

长安起源A06能买吗,这款车推出了类似特斯拉的五年零息政策让人心动,但续航表现和电耗水平是否值得信赖成为关注焦点-有驾

这个让人疑惑的是,能耗低到这个程度,续航还能保持高达630km,这背后靠的是什么?我猜可能是定向测试条件特别好,或者把车辆调到省电方案,才是官方测出的数字。而实际用车中,电耗可能会比这个数据高30%,甚至40%。你觉得呢?我也不知道哪一部分能稳得住。

说到性能和体验,日常骑车的朋友都反映,说起电耗,跟油耗差不多,不能太马虎。最近我跟一位搞维修的朋友聊,他说新车出厂时,电池比例能达到95%以上,但后来开个半年,掉到85%都算正常。电池实际上也没保值率,这也是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想起以前的发电池成本——你用车五年,电池要换的话,成本都能冲上千块,估算一下,拆开看,能耗和电池用料随便算。

对比其他品牌,像比亚迪汉,也差不多,那可是大厂子,电池成本和工艺都更成熟些。起源A06能不能靠谱?其实我还挺犹豫的。你见过它价格区间的竞争对手吗?我觉得,差不多价位的车型,给你的补贴可能是续航和智能两个点。

长安起源A06能买吗,这款车推出了类似特斯拉的五年零息政策让人心动,但续航表现和电耗水平是否值得信赖成为关注焦点-有驾

五年零息这个政策,也不能光看表面。在我看来,这其实把还款压力一推,留出一部分空间,让你理财买车。这很类似特斯拉早年推那种0%利率了,卖车变成了一场融资游戏。但问题出在——你有没有想过,五年后,这辆车值多少钱?保值率跟油车比起来,差得很远,但这个对准了谁?对新能源用户或者追求新鲜感的那一批。

我还是有个疑问,毕竟,市场这么多纯电车型,哪个能长时间打拼还不坏。A06的创新点在哪?除了五年无息,续航是亮点,但多高水平能守得住?别告诉我,十年前的电池技术还能做到这一点——我对续航的信心,其实是有点摇摆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说到供应链,很多人都在感慨:原材料涨得飞起,电池价格跟似的起伏。上次我还听朋友说,他修车时发现,电池包的连接线都比之前复杂——相当于汽车内脏的升级。这个给我一种直观感受:造车不光是梦想,更多的是供应链博弈和工艺制造的拼拼拼。

长安起源A06能买吗,这款车推出了类似特斯拉的五年零息政策让人心动,但续航表现和电耗水平是否值得信赖成为关注焦点-有驾

你会不会觉得,新能源车其实挺像我们买房,或者找工作的?要看位置、前景、甚至价格走势。像我家附近,很多朋友为了一辆车在贷款上折腾半年。那五年零息的点子,估计能吸引很多有压力的消费者。你要是不用担心还款,那还得考虑接下来养车的成本——你知道,电池的衰减、维修、甚至充电桩的普及都要算在里面。

售后方面,纯电车的维修其实比油车少很多,但那绝对不是省心的标配。你有遇到过维修工说这个电池要换,差不多得花个七八千吗?我前几天朋友抱怨说,换个电池比换个发动机还贵。这也让我怀疑,这个续航的长远是不是有点搭架子。

长安起源A06能买吗,这款车推出了类似特斯拉的五年零息政策让人心动,但续航表现和电耗水平是否值得信赖成为关注焦点-有驾

我也没想象过会有那种用电池五年一换的豪赌。这也让我再想,五年这个数字,理应是个刚好。真正能打住的,是用户体验和现实的能耗表现。我想问:你会冲着这个五年零息和续航去买A06,还是觉得那只是个噱头,真正关键的还得看日常用车的实际表现?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