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小张,刚订了台比亚迪秦L,结果两天后就刷到吉利银河A7卖8万多,忍不住抱怨:早知道不订秦L了,亏大了!这事儿我听了,倒也不全怪他。毕竟2025年这车市,库存高达345万台,大家都在降价抢销量,银河A7居然还能上市两周交付破万,8月单月卖了12078台,真是个冷门中的黑马。
为什么它卖得这么好?价格太有杀伤力。现在10-15万价位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最激烈的主阵地,市场份额高达33%。吉利这次敢直接把起售价拉到8.18万,最便宜的70公里续航版本直接比秦L便宜快2万,150公里续航款也就10.58万,这价格颇有点杀疯了的范儿。听我细细说来,这不像普通的降价,吉利用的是自家成熟的1挡DHT变速箱技术来压成本,成本控制得很精准。相比之下,有些车企降价15%,成本只降8%,结局就是赔钱卖的,真心不划算。
顺便聊个数字,某电车老司机算过,通勤上班单日30公里的话,一年油费能省2000多块钱。对普通上班族来说,这省下来的不仅是钱,也是一份安心。新能源渗透率快44%了,买车除了想省油钱,大家最怕的就是养车成本高。银河A7这个价格香+用着省的组合,对老燃油车主换新能源车的戒心,打击得正中要害。你们有没有觉得,有时候我们买车就是在算这笔账?
配置方面,也没少花心思。有人开玩笑说,8万多的车居然带城区自动驾驶?——这在同级别里真心少见。银河A7的银河Flyme Auto座舱和千里浩瀚H3智驾系统,支持市区和高速的自动驾驶功能,还有全场景自动泊车,540度全景影像,车身长4米9。想想一家人出门,这空间够用没?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消费者反馈他们最满意的就是这套系统,很符合家庭用车的刚需。
续航方面更是惊喜。满油加满电能跑2100公里,短途周边游根本不用担心充电桩问题。车质网数据显示,续航信赖度高的车投诉量只有同级的三分之一。这点很关键,因为新能源初级用户最怕续航焦虑,你说这车是不是抓了用户心理?而且,能做到配置这么高,续航这么强,再加上价格这么厚道,吉利能有这样的良心版本,真的不多见。
售后保障那叫靠谱。知乎上有个很切实际的回答:买插混车得想想,五年后老家县城还能不能找到维修点。这话炸了。吉利在三四线城市有2000多家售后网点,相比新造车品牌连县城服务点都没有,优势一目了然。我跟经销商聊过,他说:这才是客户放心得换车的关键,哪怕后来出了啥问题,维修方便才是硬道理。再看吉利银河系列,2025年1-8月总销量超过75万,月销破万的就6款,品牌力背书到底还是实打实。
我一开始说银河A7卖得好,是靠价格优势,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用一句话总结,价格是冰山一角,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是配置和口碑。价格低,还要合用,能省事,能省钱,这才是底气。说白了,市场上不缺低价车,缺的是懂你的车。
我还没提一个行业里的小秘密(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说到这,你们觉得,未来新能源车还能靠低价持续吸引消费者吗?还是说,真正会留住用户的是售后服务和日常用车体验?我去估算了下,银河A7如果能保持现在2000多公里的全面续航和低养护成本,5年用下来平均百公里成本有希望压在4元以下——普通燃油车轻松6-7元不止。这个价格差距,不只是省个小钱那么简单,而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
跟你们讲个小细节:有位老修理工跟我说,他见过不少新能源车进厂,能修的还真不多,银河A7这类主流技术、配件供应链成熟的车,维修起来更省心。也许这才是它卖疯的真正底色:买车这事儿,单看配置、价格没用,后续的沟通和保障才是王道。
这车到底能不能撑起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市场?还是只能算个折戟沉沙的试验品?留个悬念给大家。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