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咱们来聊聊那个“奔驰不造电动车,电动车就得完蛋”的说法。
我跟你说,这事儿呀,听着就有点玄乎。
奔驰,这牌子谁不知道?
德国工艺的代表,豪华车的标杆。
但就因为奔驰这么牛,就断定电动车没戏了?
这逻辑,我只能说,像是在没有地基的沙滩上盖楼,摇摇欲坠。
先不说别的,就说奔驰自己,它到底造不造电动车?
人家早就把电动化的蓝图给画好了。
2021年就放出话来,说要在2030年之前,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转向纯电动。
而且,从2025年开始,新车型架构都是纯电平台,每款车都得有纯电版本。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人家实打实的战略规划,就如同《孙子兵法》中“谋定而后动”,每一个步骤都经过深思熟虑。
再看看这投入,那叫一个“大手笔”。
2022年到2030年,光是纯电动车型,奔驰就计划投进去超过400亿欧元!
这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对汽车行业稍有了解的人为之侧目。
这是要“all in”电动化啊!
就算有人觉得奔驰动作慢,那也是在为转型打基础,而不是要放弃。
这就像是“十年磨一剑”,是为了更强大的爆发。
而且,人家也不是光说不练。
你看咱们国内,北京奔驰亦庄厂区,那叫一个忙活。
新款纯电CLA,已经在那儿投产了,还是搭载MB.OS系统的国产纯电车。
这车,基于MMA平台,800V架构,官方说的CLTC续航能到866公里。
我脑海里浮现出它在赛道上疾驰的画面,流畅的车身线条在阳光下闪耀,内饰则透露着低调的奢华,触感细腻的真皮座椅,触手可及的智能科技,这一切都彰显着奔驰对电动化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数据,在现在看来,也算得上是“有模有样”了,足以满足长途旅行的需求,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从容。
所以,说奔驰不造电动车,这前提就站不住脚。
人家分明是在大张旗鼓地拥抱电动化,而且投入巨大,产品也在陆续落地。
这就像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其志向高远,行动也已付诸实践。
再者,咱们得放眼全球。
电动车这事儿,可不是某个品牌说了算的。
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5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能到850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能占到73%。
这说明啥?
电动化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大趋势,就像潮水涌动,无人能挡。
这股潮流,裹挟着科技进步和环保理念,势不可挡。
在中国市场,数据更给力。
截至2025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689万辆,差不多每十辆车里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上半年新注册的新能源车,占了新车总量的近一半!
这说明,电动车在中国已经从“小众”,变成了“大众”。
这就像古时“洛阳纸贵”,新能源车的热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一个品牌的战略,能左右整个行业的走向吗?
我个人觉得,这就像是你家冰箱里少了一罐可乐,整个超市就得关门一样,不太可能。
电动车的崛起,是全球经济、环境保护、技术革新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它就像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着行业向前。
当然,说到电动车,电池回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确实,电池退役后的处理是个挑战,但技术总是在进步的。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汽车制造商能回收95%的电动车电池。
这不仅能解决原材料短缺的困境,也能让电动出行更环保。
这就像是“化腐朽为神奇”,将废弃物重新赋予生命。
国内在这方面也在发力,工信部已经出台了不少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
这说明,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这个产业链的完善,为电动车的发展铺平道路。
所以,把“奔驰不造电动车”作为前提,然后得出“电动车就得淘汰”的结论,这确实有点牵强。
从奔驰自身的战略布局,到全球电动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再到电池回收技术的不断突破,都清晰地表明,电动车,是未来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而且,其势头正劲,正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一个品牌的选择,或许会影响它自身的轨迹,但无法左右整个行业的走向。
电动车的未来,将由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共同书写。
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而我们,正身处其中,见证着这场深刻的变革。
你对电动车的未来怎么看?
有没有觉得,哪些品牌的电动化转型,让你眼前一亮,或者让你有所期待?
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看看咱们的观点,有没有“不谋而合”之处。
全部评论 (0)